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乳癖散结胶囊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潜在分子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乳癖散结胶囊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通用蛋白质数据库收集组方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点,与GeneCards网站收集的PCM靶点取交集后,筛选出乳癖散结胶囊治疗PCM的潜在靶点,进而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分析其核心成分;构建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分析其核心靶点,并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富集分析研究关键靶点和富集途径;对主要成分、靶点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 乳癖散结胶囊有36个治疗PCM的潜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提示白介素(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白蛋白、IL-1B、B淋巴细胞瘤-2L1、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2、过氧化氢酶为核心靶点,涉及核因子κB、白介素-17、Toll样受体、T辅助细胞17分化、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活性、抗氧化活性、蛋白磷酸酶结合、跨膜受体蛋白激酶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功能而发挥治疗PCM的作用.分子对接提示,乳癖散结胶囊可能通过影响凋亡信号及孕激素分泌等改善PCM.结论 乳癖散结胶囊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综合作用机制,可能用于PCM的治疗.
文献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乳癖散结胶囊;信号通路;网络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政杰;方堃;姜苏晓;段丽娟;毛春花;张萍
作者机构:
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外科,宁夏银川 750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政杰;方堃;姜苏晓;段丽娟;毛春花;张萍-.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乳癖散结胶囊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潜在分子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46-150,168
A类:
2L1
B类:
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子对接技术,乳癖散结胶囊,浆细胞性乳腺炎,技术探讨,PCM,潜在机制,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质数据库,组方,方药,活性成分,GeneCards,交集,潜在靶点,制药,网络图,核心成分,靶蛋白,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核心靶点,基因本体,京都,基因组数据,富集分析,关键靶点,富集途径,对接研究,白介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B,趋化因子,基元,过氧化氢酶,核因子,Toll,样受体,助细胞,蛋白激酶,抗氧化活性,蛋白磷酸酶,膜受体,受体蛋白,激酶活性,细胞因子受体,孕激素,激素分泌,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
AB值:
0.26055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