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高通量测序在脓毒症患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测序结果的影响因素
文献摘要:
目的 评估高通量测序在脓毒症患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影响测序结果的因素.方法 纳入59例脓毒症患者,收集其病原体检测结果,比较高通量测序和血培养的检测结果.比较高通量测序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通量测序结果的因素.结果 高通量测序检出30种病原菌,血培养仅检出4种细菌和2种真菌.高通量测序检出阳性率为50.8%(30/59),高于血培养的13.6%(8/59)(P<0.05).与高通量测序阴性的患者相比,高通量测序阳性的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更少(均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是高通量测序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时高通量测序阳性的概率增加.结论 相比于传统血培养,高通量测序更有助于有效识别脓毒症患者的致病菌.当患者机体对感染存在一定反应、循环功能稳定或组织灌注较好时,阳性检出率较高.
文献关键词:
脓毒症;高通量测序;病原学诊断;影响因素
作者姓名:
陈维觉;蒋玲玉;钟永泷;宁中心;韩林
作者机构:
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西桂平市 53720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西南宁市 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广西南宁市 53002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维觉;蒋玲玉;钟永泷;宁中心;韩林-.高通量测序在脓毒症患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测序结果的影响因素)[J].广西医学,2022(17):1961-1965
A类:
B类:
脓毒症,病原学诊断,病原体检测,血培养,检出阳性率,用血,血管活性药物,中性粒细胞比例,致病菌,循环功能,组织灌注,阳性检出率
AB值:
0.12426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