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慈丹胶囊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索慈丹胶囊治疗肝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及相关文献收集慈丹胶囊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标,并用Cytoscape-3.8.0软件构建中药组分-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图.用基因名片数据库筛选肝癌的潜在靶点信息.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构建慈丹胶囊和肝癌交集靶点蛋白的互作网络图.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将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考察关键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蛋白的作用方式.结果 慈丹胶囊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59个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肿瘤抑制蛋白p53、肌动蛋白、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等127个关键靶点,进而调控癌症相关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激酶通路等肿瘤相关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从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慈丹胶囊中主要活性成分能够与多个度值较高的关键核心靶点很好地结合,进而可能对靶点蛋白产生激活或抑制作用.结论 慈丹胶囊治疗肝癌的潜在作用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
文献关键词:
慈丹胶囊;肝癌;信号通路;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作者姓名:
李坤;马壮士;董玲芳;高山;马培志;张伟
作者机构: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 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人民医院药学部,河南郑州450003;沈阳药科大学 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16
引用格式:
[1]李坤;马壮士;董玲芳;高山;马培志;张伟-.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慈丹胶囊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2(22):2766-2770
A类:
慈丹胶囊
B类: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肝癌,对接方法,方法探索,潜在作用,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文献收集,靶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组分,关键靶点,靶点网络,网络图,名片,潜在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基因本体,生物过程,京都,百科全书,书信,信号通路富集,通路富集分析,关键活性成分,作用方式,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主要活性成分,成分作用,肿瘤抑制,p53,肌动蛋白,苏氨酸蛋白激酶,相关通路,磷脂酰肌醇,肿瘤相关,细胞周期阻滞,囊中,个度,核心靶点,对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特点
AB值:
0.3322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