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感应充电路面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文献摘要:
以感应充电技术(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为主要特征的充电路面(Electrified Road,e-Road)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可为行进中的电动汽车进行动态无线充电,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过长、续航里程不足等问题,是支撑未来公路交通电气化发展的重要储备技术.详细介绍了 IPT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并总结了已有e-Road试验段的充电性能参数和技术就绪度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基础设施角度剖析了 e-Road目前存在的主要工程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内容包括:①深入分析了 IPT系统工作时因高频磁场通过介电性路面材料所引起的电磁损耗对IPT系统充电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②针对充电模块与普通沥青路面存在的力学兼容性问题,从结构受力原理、材料损伤特性等方面总结了 e-Road复合结构产生力学损伤加剧效应的原因,并提出了耐久性优化措施;③针对e-Road环境可持续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评估并对比了e-Road与传统道路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效益,指出了 e-Road环境性能研究对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估算的重要性.此外,还从政策支持、安全性、价格因素等角度对e-Road进行了综合可行性评估,并对充电路面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智能化展望,提出了 e-Road与其他新型智能道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的可能途径.
文献关键词:
道路工程;感应充电路面;综述;路面结构;路面材料;环境可持续
作者姓名:
马涛;裴耀文;陈丰;李岳;刘可欣
作者机构: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 21118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涛;裴耀文;陈丰;李岳;刘可欣-.感应充电路面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公路学报,2022(07):36-54
A类:
感应充电路面,Inductive
B类:
研究现状与展望,充电技术,Power,Transfer,IPT,Electrified,Road,动态无线充电,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时间,续航里程,公路交通,通电,电气化,性能特点,试验段,电性能参数,技术就绪度,工程问题,介电,路面材料,电磁损耗,充电效率,充电模块,沥青路面,兼容性问题,结构受力,材料损伤,损伤特性,复合结构,生力,力学损伤,加剧效应,耐久性,优化措施,环境可持续,周期环境,环境效益,环境性能,综合效益,价格因素,可行性评估,新型智能,道路技术,道路工程,路面结构
AB值:
0.3884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