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长期农药暴露的毒性作用及关键基因发掘
文献摘要: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农药慢性暴露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其富集的信号通路,探索其潜在致病机制和关键基因。方法:于2021年7月,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下载与农药毒效应相关的高通量基因表达谱数据,样本来源为长期接触农药的美洲男性农场工人和其他行业工人,获取DEGs;利用R软件clusterProfiler包对所选择的DEGs进行GO、KEGG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采用STRING、Cytoscape等工具对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及可视化分析;借助MCODE及Cytohubba等分析得到基因功能模块,从而筛选出核心基因。结果:共筛选出GSE30335数据集的DEGs 189个,其中上调基因101个,下调基因88个。GO、KEGG及GSEA结果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神经元投射发育调控、运动调节、核糖体蛋白合成等生物学功能及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复杂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通路上。综合筛选发现,KLF1为农药暴露的核心基因,其差异表达倍数为0.456(
t=-3.82,
P=0.021)。
结论:长期农药暴露可造成接触人群多个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通过下调KLF1并经由其介导的一系列生物学途径参与神经系统的病理学改变。
文献关键词:
农药;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关键基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蒋斌杰;窦建瑞;韩磊;张恒东;张锋;刘炘
作者机构:
常州市武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制科,常州 213164;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景区分中心,扬州 225007;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南京 210028;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南京 21002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蒋斌杰;窦建瑞;韩磊;张恒东;张锋;刘炘-.长期农药暴露的毒性作用及关键基因发掘)[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2(09):641-648
A类:
GSE30335
B类:
毒性作用,关键基因,基因发掘,生物信息学方法,慢性暴露,差异表达基因,DEGs,致病机制,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药毒,毒效应,基因表达谱,谱数据,样本来源,长期接触,美洲,农场,clusterProfiler,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STRING,Cytoscape,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MCODE,Cytohubba,基因功能,功能模块,核心基因,投射,发育调控,核糖体蛋白,蛋白合成,生物学功能,帕金森病,神经系统疾病,疾病相关,KLF1,倍数,生物学途径,生物信息学分析
AB值:
0.375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