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HS-SPME-GC-MS法分析3种块菌子囊果主要挥发性成分
文献摘要: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比较分析了假喜马拉雅块菌Tuber pseudohimalayense、中华夏块菌T.sinoaestivum和印度块菌T.indicum子囊果主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在3种块菌子囊果中共鉴定到173种VOCs,其中假喜马拉雅块菌、中华夏块菌和印度块菌子囊果中分别检测到79、63和71种挥发性成分,3种块菌子囊果中共有成分11种,其中1-辛烯-3-醇是含量最高的共有化合物(39.52%、38.98%和8.46%).利用挥发性成分对3种块菌种类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2-丁酮、庚醛、苯乙烯、1-辛烯-3-醇和环十四烷能100.0%地将3种块菌样品按照种类正确分类.本研究初步确定了 3种块菌子囊果VOCs组成和含量的差异,并探究了用VOCs相对含量区分3种块菌种类的可行性,为我国块菌质量评价,尤其是加工的块菌商品的鉴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文献关键词:
块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判别分析
作者姓名:
李杨;周冬宇;乔鹏;李佳梅;李忠友;陈娟
作者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2;会东县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四川会东61529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杨;周冬宇;乔鹏;李佳梅;李忠友;陈娟-.HS-SPME-GC-MS法分析3种块菌子囊果主要挥发性成分)[J].菌物学报,2022(08):1324-1338
A类:
pseudohimalayense,sinoaestivum
B类:
HS,SPME,菌子,子囊果,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喜马拉雅,Tuber,华夏,印度块菌,indicum,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共有成分,辛烯,菌种,判别分析,丁酮,庚醛,苯乙烯,醇和,正确分类,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AB值:
0.2232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