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网状黄斑病变的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特征及意义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网状黄斑病变(RMD)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的特征和意义。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19年2至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者资料,连续纳入至少1只眼确诊为早中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31例(54只眼)为AMD组,连续纳入至少1只眼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图像存在视网膜下疣样沉积物者33例(62只眼)为RMD组,同期连续纳入50~83岁的双眼眼底正常志愿者32例(64只眼)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应用谱域OCT检查并分析各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F)和黄斑中心凹颞侧(T)、鼻侧(N)、上方(S)和下方(I)2 mm的外层视网膜(ORL)、内层视网膜(IRL)、脉络膜的厚度特征,分析RMD黄斑区ORL厚度与脉络膜厚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的相关性。主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t检验、
χ2检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
结果:RMD组黄斑区F、T、S、I位点ORL厚度相较于AMD组和HC组明显变薄,以F位点最为明显[RMD组、AMD组和HC组分别为(90.27±8.93)、(98.04±11.7)和(97.19±7.02)μm;
P<0.01]。在自变量包括了黄斑区F位点ORL厚度、性别、年龄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黄斑区F位点ORL厚度与RMD患病之间存在关联(比值比=0.926,
P<0.05)。RMD组黄斑区ORL和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其中F位点ORL和脉络膜厚度RMD组分别为(90.27±8.93)和(163.21±72.43)μm;AMD组分别为(98.04±11.7)和(235.34±64.15)μm;HC组分别为(97.19±7.02)和(240.08±62.27)μm;
P<0.01],但两者间没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多个位点的线性关系不显著;RMD患眼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与黄斑区F、T、S位点的ORL厚度具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r =0.487,0.722,0.467,
P<0.05)。
结论:RMD患眼黄斑区的ORL较健康眼及不伴RPD的早中期AMD患眼更薄。RMD患眼黄斑区ORL变薄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降低相关。
文献关键词:
黄斑变性;视网膜小疣;中央凹;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化;网状黄斑病变;网状假性玻璃膜疣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任奇;褚哲;程璐;程浩
作者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广州510120;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任奇;褚哲;程璐;程浩-.网状黄斑病变的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特征及意义)[J].中华眼科杂志,2022(12):1024-1032
A类:
网状黄斑病变,相干光层析成像术,视网膜小疣,网状假性玻璃膜疣
B类:
外层,视网膜厚度,RMD,黄斑区,区外,横断面研究,广州医科大学,眼科,就诊者,早中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OCT,沉积物,双眼,眼底,HC,谱域,黄斑中心凹,ORL,内层,IRL,厚度特征,脉络膜厚度,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单因素方差分析,LSD,线性相关,统计学方法,变薄,存在关联,比值比,个位,RPD,中央凹,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AB值:
0.170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