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1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SL株)的全基因组测定分析及其致病性
文献摘要:
为明确我国川渝地区鸭疑似呼肠孤病毒病的致病原,本试验对患病鸭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致病性试验.首先针对临床肝脾肿大、出血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病例,利用鸭胚传代法进行病毒的分离,结合RT-PCR方法鉴定分离毒株;其次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分离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MEGA X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最后将分离毒接种7日龄健康雏鸭,观察其病死率及肝脏、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F6代病毒能够稳定适应鸭胚,RT-PCR鉴定为呼肠孤病毒,对鸭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532/0.2 mL,分离毒命名为SL株.全基因测序显示该毒株全长23 580 bp,GC含量49.62%,共分10个节段,分别为L1~L3、M1~M3和S1~S4(GenBank登录号:MW196679~MW196688).序列分析显示SL株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为87.02%~99.48%;与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的相似性次之,为80.09%~98.77%;而与鸡源呼肠孤病毒(ARV)相似度最低,为70.04%~91.15%.系统进化树显示SL株10个基因片段均与NDRV位于同一分支,与GX-Y7和XT18 2个NDRV毒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说明SL株为一新型呼肠孤病毒.同时发现SL毒株中M1片段和L1片段与MDRV也具有较高的进化地位,推测SL株或许存在MDRV和NDRV基因重组现象.致病性试验显示SL株能导致雏鸭死亡,肝脏、脾脏出血肿胀,与临床表现一致.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肝细胞以出血、肿胀和空泡变性为主而脾脏以白髓萎缩、淋巴细胞坏死和出现血栓等为特征病变.本试验结果为鸭呼肠孤病毒病的防控及其特异性生物制品的研发提供技术参考.
文献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分离鉴定;全基因组测序;系统进化树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晓伟;陆婧;王凯民;庄鸿琨;田宇森;李俊锋;朱盈名;刘霞;张立武;赵光伟
作者机构:
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重庆荣昌402460;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江苏南京,210095;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550008;重庆三杰众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重庆荣昌40246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晓伟;陆婧;王凯民;庄鸿琨;田宇森;李俊锋;朱盈名;刘霞;张立武;赵光伟-.1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SL株)的全基因组测定分析及其致病性)[J].中国兽医学报,2022(11):2195-2201
A类:
MW196679,MW196688,XT18
B类: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SL,川渝地区,病毒病,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致病性试验,肝脾肿大,用鸭,传代,毒株,二代测序技术,MEGA,日龄,雏鸭,病死率,脾脏,病理变化,F6,半数致死量,ELD50,全基因测序,全长,bp,节段,L1,L3,M1,M3,S1,S4,GenBank,登录号,序列分析,novel,duck,reovirus,NDRV,番鸭,MDRV,ARV,系统进化树,GX,Y7,亲缘关系,进化地位,基因重组,血肿,病理组织学,组织学观察,观察发现,肝细胞,空泡变性,细胞坏死,生物制品,分离鉴定
AB值:
0.293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