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二线治疗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治疗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共90例ITP患儿纳入研究。单剂组利妥昔单抗用量为375 mg/m 2(最大剂量600 mg),只用1次;四剂组利妥昔单抗用量为100 mg/(次·周)[体重≥30 kg者200 mg/(次·周)],连续4周,每周1次。采用秩和检验、χ 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分析组间疗效、安全性及治疗费用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90例患儿中男41例、女49例,用药年龄6.8(4.1,10.0)岁,其中单剂组27例,四剂组63例,两组患儿在总有效率、完全有效率和部分有效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1%(11/27)比33%(21/63)、26%(7/27)比19%(12/63)、15%(4/27)比14%(9/63),χ 2=0.45、0.54、0.00,均 P>0.05]。单剂组起效时间显著快于四剂组[1(1,1)比3(2,6)周, Z=-3.24, P=0.001]。单剂组比四剂组在持续有效率、1年时总有效率、1年时完全有效率、1年时部分有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9/27)比30%(19/63)、30%(8/27)比24%(15/63)、19%(5/27)比14%(9/63)、11%(3/27)比10%(6/63),χ 2=0.09、0.34、0.04、0.00,均 P>0.05]。两组在疗效持续时间、半年内复发率、1年内复发率、复发时间、不良反应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剂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和用药量显著低于四剂组[1(1,1)比4(4,4)次、5(4,7)比8(5,8)d、400(250,500)比400(400,800)mg, Z=-8.67、-3.03、-4.05,均 P<0.05]。 结论: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儿童ITP的效果及安全性没有差异,但单剂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方案更为经济和方便,更适合用于儿童ITP的二线治疗。
文献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儿童;利妥昔单抗
作者姓名:
朱筱旌;马静瑶;陈振萍;谢幸娟;张佳璐;马洁;姚佳峰;张利强;吴润晖
作者机构: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 儿童血液病与肿瘤分子分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血液疾病研究室,北京 10004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朱筱旌;马静瑶;陈振萍;谢幸娟;张佳璐;马洁;姚佳峰;张利强;吴润晖-.两种小剂量利妥昔单抗二线治疗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中华儿科杂志,2022(11):1185-1190
A类:
B类: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二线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前瞻性队列研究,儿童医院,血液肿瘤,肿瘤中心,m ,大剂量,只用,秩和检验,Fisher,概率法,治疗费用,中男,总有效率,面差,组起,起效时间,快于,复发时间,不良反应率,住院次数,住院天数,用药量
AB值:
0.2021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