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出行时间可达性的公共交通竞争力评估模型
文献摘要:
为实现区域公共交通与小汽车间出行竞争力的定量化评价和影响关系解析,利用公共交通动静态数据、出租车运行数据及出行调查数据提取公共交通个体出行链和小汽车出行用时等信息,结合路径规划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计算公共交通及小汽车全过程出行耗时,基于全过程出行时间可达性视角构建公共交通竞争力评价模型;考虑公共交通竞争力的空间效应,分别选取土地利用和交通设施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提出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公共交通竞争力影响模型;以北京市为例,探究早、晚高峰等不同时段下区域公共交通竞争力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早、晚高峰期间公共交通竞争力的平均值均在1.50以内,平峰时段约为1.74,市中心区、地铁沿线和大部分居住社区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出行竞争力相对较高;各时段下公共交通竞争力呈现明显的空间依赖性,且存在"低-低聚集""高-高聚集"的典型聚集区域;土地利用混合度、办公就业密度和地铁站点密度等因素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道路网密度和绕行系数则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效应.综上,所提出的评价模型能够定量化评估公共交通竞争力,所建影响模型能够在考虑空间依赖性的基础上解释竞争力与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文献关键词:
城市交通;公交竞争力;空间杜宾模型;出行时间可达性;公共交通;公交系统优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翁剑成;张梦媛;荆云琪;张晓亮;刘冬梅
作者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智能交通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8;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5;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处理及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中路高科),北京10008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翁剑成;张梦媛;荆云琪;张晓亮;刘冬梅-.基于出行时间可达性的公共交通竞争力评估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22(05):187-195
A类:
出行时间可达性,公交竞争力,公交系统优化
B类:
公共交通,交通竞争力,小汽车,定量化评价,影响关系,动静态,静态数据,出租车,车运,运行数据,出行调查,数据提取,出行链,结合路径,路径规划,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竞争力评价,空间效应,取土,交通设施,空间杜宾模型,竞争力影响,影响模型,不同时段,下区,交互关系,高峰期,市中心区,地铁沿线,分居,居住社区,周边区域,交通出行,空间依赖性,聚集区,土地利用混合度,就业密度,地铁站点,站点密度,空间溢出效应,道路网,路网密度,绕行,数则,正向效应,定量化评估,城市交通
AB值:
0.32138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