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低场核磁共振在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是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面临的能源紧缺和"碳达峰""碳中和"环境压力问题的双重挑战而设立的战略性新兴学科专业.针对专业课程涵盖领域广泛的特点,从自身特色和优势出发,将先进的低场核磁共振仪器以及自主研发的实验装置成果转化到本科基础和创新实验教学中,主要开展"流体弛豫时间与扩散系数测量""多孔介质孔隙度测量""油水相分辨实验""两相流体渗流实验""水合物生成与分解实验"等系列实验项目,培养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科学分析仪器的使用能力,锻炼学生从科研的角度来思考、设计、观察、总结实验项目,并加强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对"研究型、创新型"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需求.
文献关键词:
核磁共振;实验;教学;能源与环境工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越超;尚妍;黄明星;毛晓坤;宋永臣
作者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 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 1160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越超;尚妍;黄明星;毛晓坤;宋永臣-.低场核磁共振在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2(03):37-43
A类:
能源与环境工程
B类:
环境工程专业,专业实验,实验教学,经济高速增长,能源紧缺,环境压力,双重挑战,新兴学科,学科专业,低场核磁共振仪,实验装置,装置成,创新实验,弛豫时间,扩散系数,多孔介质,孔隙度,油水,水相,相分辨,两相流,流体渗流,水合物生成,系列实验,实验项目,最前沿,科学分析,分析仪器,仪器的使用,使用能力,结实,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型
AB值:
0.3731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