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程度补语"很"的历时发展及跨语言考察
文献摘要:
程度副词"很"的补语用法始于明代,清代以后使用频率逐渐增加.程度补语"很"的产生一方面是语义虚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受到语用和认知的影响,体现了焦点居后原则和情感域到程度域的转化.现代汉语方言中,形式上,组合式程度补语"得很"比粘合式程度补语"很"更具优势;意义上,有些方言中粘合式程度补语比组合式程度补语所表达的程度更高,相当于"太""厉害".跨语言考察中,粘合式程度补语比组合式程度补语更具优势,独龙语、哈尼语、彝语、藏语有补语居于述语之前的用法,说明补语位置的选择和基本语序有关,SVO结构的语言倾向于选择补语居后的表达,SOV的语言可以选择状语居前的表达.
文献关键词:
"很";历时发展;共时分布;语用目的;认知阐释;跨语言
中图分类号:
[3]
语言、文字(H)
作者姓名:
徐玮琳
作者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北京 10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玮琳-.程度补语"很"的历时发展及跨语言考察)[J].枣庄学院学报,2022(01):41-49
A类:
哈尼语,语用目的
B类:
程度补语,历时发展,跨语言,程度副词,使用频率,语义虚化,现代汉语,汉语方言,言中,组合式,粘合,相当于,厉害,独龙语,彝语,藏语,居于,述语,明补,语序,SVO,SOV,状语,共时分布,认知阐释
AB值:
0.31249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