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我国高水平大学学困生的形成过程与边缘化轨迹研究
文献摘要:
本科生学业表现是关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问题,但实践中对学困生如何在学校中发展起来知之甚少.通过运用扎根理论,对情境变动带来的本科生心理变化和主体行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中到大学的情境变动易引发学生学习的无意义感、无力感和人生的无方向感,并诱发本科生的角色实践偏差和消极应对行为.与此同时,学业表现不良后的外部结构性变化易引起学生的敏感与自我封闭,从而陷入结构和心理双重边缘.研究认为,本科生内心的自我建构和消极应对行为是导致其学业不良的重要根源.实践中应建立从情境变动到心理变化的截断机制,在心理变化向结构边缘传导中进行学业干预,加强学困生心理疏导,避免学困生陷入结构边缘与心理边缘的双重困境.
文献关键词:
高水平大学;学困生;结构边缘;心理边缘
中图分类号:
[3]
社会科学总论(C)
作者姓名:
包志梅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包志梅-.我国高水平大学学困生的形成过程与边缘化轨迹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2(04):112-119
A类:
心理边缘
B类:
高水平大学,学困生,边缘化,本科生,学业表现,高校人才培养,生如,知之甚少,扎根理论,心理变化,主体行动,无意义感,无力感,无方,方向感,角色实践,实践偏差,消极应对,应对行为,外部结构,结构性变化,自我建构,学业不良,动到,断机,结构边缘,心理疏导,双重困境
AB值:
0.38855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