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p53 codon 7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关系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p53 codon 7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p53 codon 7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31日.采用Stata?16.0、RevMan 5.4软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包括5411例乳腺癌患者和5758例医院非癌患者或社区健康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纯合子模型[PP vs.RR:OR=1.16,95%CI(0.93,1.46),P=0.200]、隐性模型[PP vs.RR+PR:OR=1.09,95%CI(0.91,1.32),P=0.340]及显性模型[PP+PR vs.RR:OR=1.13,95%CI(0.97,1.30),P=0.120]显示p53 codon 7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无关,而杂合子模型[PR vs.RR:OR=1.15,95%CI(1.05,1.26),P=0.002]则显示有关.亚组分析进一步发现,样本量较大的研究更易得出p53 codon 7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相关的结论.此外,在杂合子模型中,对照组为社区健康人群或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时,也易于得出类似结论.漏斗图和Egger's检验均提示无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显示,除显性模型外,其余模型分析均显示单个研究不改变Meta分析结果.结论 杂合子模型分析显示p53 codon 7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有关,未来需纳入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研究进行验证.
文献关键词:
p53;基因多态性;乳腺癌;发生风险;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文斌;龚乘丙;李尧;钟广鑫;沈翔;徐斌;蒋文龙;刘江波
作者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肿瘤外科,河南洛阳 471000;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 3610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 21000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文斌;龚乘丙;李尧;钟广鑫;沈翔;徐斌;蒋文龙;刘江波-.p53 codon 7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关系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医学新知,2022(01):23-32
A类:
RR+PR,PP+PR
B类:
p53,codon,基因多态性,中国女性,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风险关系,Embase,万方数据库,时限,建库,Stata,RevMan,乳腺癌患者,社区健康,健康人群,纯合子,子模型,杂合子,亚组分析,样本量,易得,基因型频率,Hardy,Weinberg,漏斗,Egger,发表偏倚,余模,大样本
AB值:
0.1927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