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青娥丸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血清移行成分的网络药理学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借助系统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青娥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血清移行成分的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平台查阅文献,选取已经过实验研究验证的青娥丸组分中的入药血清成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靶点预测数据库预测成分分子可能的作用靶点;应用GeneCard、Drugbank等疾病数据库检索疾病基因,应用venny2.1映射获取交集基因,应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_v3.8.0软件中的Cyto NCA插件筛选核心基因并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_v3.8.0软件绘制中药-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应用R语言和Clue go插件进行基因本体论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 Tools 1.5.6和Discovery Studio 2020软件做分子对接分析.结果 共9种入血成分,81个交集基因,25个核心靶点,涉及137个生物过程、可能通过HIF-1 signaling pathway、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等41条通路治疗骨质疏松,分子对接显示关键血清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结合性较好.结论 青娥丸中九种入血成分可能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物质基础,为深入阐明该复方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依据.
文献关键词:
中药;骨质疏松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作者姓名:
康石发;李茜茜;李少华;孙坚钢;莫达瑜;史晓林
作者机构:
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310005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康石发;李茜茜;李少华;孙坚钢;莫达瑜;史晓林-.青娥丸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血清移行成分的网络药理学机制)[J].浙江临床医学,2022(05):635-639
A类:
B类:
青娥丸,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移行,网络药理学,药理学机制,分子对接技术,Pubmed,入药,分作,靶点预测,预测数据,作用靶点,GeneCard,Drugbank,数据库检索,疾病基因,venny2,交集,STRING,Cytoscape,v3,NCA,插件,核心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Clue,go,基因本体论,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Tools,Discovery,Studio,入血成分,核心靶点,生物过程,HIF,signaling,pathway,RAGE,diabetic,complications,亲和力,结合性,九种,主要物质基础
AB值:
0.3557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