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黄连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连治疗胃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黄连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胃癌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黄连作用胃癌的靶点.使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黄连有效化学成分-胃癌调控网络,并通过STRING数据库针对黄连作用于胃癌的靶点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etascape在线平台对黄连作用于胃癌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得到黄连有效化学成分14个(槲皮素、巴马汀、表小檗碱、甲基黄连碱等)、黄连有效化学成分作用靶点159个、胃癌相关靶点835个,取交集后获得86个黄连作用于胃癌的靶点[一氧化氮合酶2(NOS2)、丝氨酸蛋白酶1(PRSS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TGS)1、PTGS2、视黄醇类Ⅹ受体α(RXRA)、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1(ESR1)等].构建的PPI网络由86个蛋白节点和1422条边组成.GO分析结果显示,黄连作用于胃癌的靶点涉及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激酶调控因子活性等生物过程,以及白细胞介素(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结论 黄连可能主要通过槲皮素、巴马汀、表小檗碱、甲基黄连碱等有效成分作用于NOS2、PRSS1、PTGS1、PTGS2、RXRA、AR、ESR1相关靶点,调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激酶调控因子活性等生物过程,以及IL-17、TNF、HIF-1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
文献关键词:
胃癌;黄连;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
作者姓名:
吴浩源;梁媛;梁健
作者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广西南宁市 530001;广西大学医学院,广西南宁市 530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浩源;梁媛;梁健-.黄连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广西医学,2022(15):1763-1766
A类:
B类:
连治,胃癌,网络药理学,药理学研究,潜在作用,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有效化学成分,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交集,连作,CytoScape,软件构建,连有,调控网络,STRING,蛋白相互作用,PPI,Metascape,在线平台,基因本体论,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槲皮素,巴马汀,表小檗碱,黄连碱,成分作用,一氧化氮合酶,NOS2,丝氨酸蛋白酶,PRSS1,前列腺素,PTGS2,视黄醇,醇类,RXRA,雄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ESR1,细胞因子受体,泛素,连接酶,调控因子,生物过程,缺氧诱导因子,HIF,有效成分,PTGS1
AB值:
0.2690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