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川龙抑癌汤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探讨
文献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川龙抑癌汤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灵芝、莪术、红花、三七粉、大青叶的有效成分,利用PubChem、Swiss ADME在线网站筛选川足、地龙的有效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在线网站预测上述中药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PharmGkb数据库检索出前列腺癌的相关靶点,运用Venn在线软件获取川龙抑癌汤与前列腺癌的共同靶点,通过Cytoscape3.8.2软件构建"主要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Hiplot在线工具对有效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获得川龙抑癌汤活性成分149个,川龙抑癌汤与前列腺癌的交集靶点486个,关键靶点包括蛋白激酶(AKTI)、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肿瘤抗原基因(TP5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S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主要成分包括槲皮素、姜黄素和β-谷甾醇等,GO功能分析主要包括转录因子活性、酶活性、受体活性及生物合成过程的调控等方面.KEGG通路分析涉及癌症蛋白聚糖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通路及前列腺癌等癌症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具有很好的结合性.结论 川龙抑癌汤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本研究为后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献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川龙抑癌汤;前列腺癌;作用机制;姜黄素;通路;交集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文骥;胡芳;徐魏
作者机构:
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0;扬州大学医学院中马分子肿瘤及中药递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江苏扬州,225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文骥;胡芳;徐魏-.川龙抑癌汤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05):18-23,29
A类:
川龙抑癌汤,AKTI,PTGSS2
B类:
前列腺癌,机制探讨,网络药理学,TCMSP,灵芝,莪术,红花,三七粉,大青叶,有效成分,PubChem,ADME,线网,地龙,SwissTargetPrediction,中药活性成分,潜在靶点,GeneCards,OMIM,PharmGkb,数据库检索,Venn,Cytoscape3,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网络图,STRING,蛋白互作,PPI,Hiplot,有效作用,作用靶点,基因本体,功能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分子对接技术,主要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共获,蛋白激酶,甘油醛,GAPDH,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肿瘤抗原,原基,TP53,前列腺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分包,槲皮素,姜黄素,谷甾醇,生物合成,合成过程,通路分析,蛋白聚糖,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RAGE,凝集素,缺氧诱导因子,HIF,程序性细胞死亡,程序性死亡配体,L1,癌症通路,结合性,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分子生物学实验
AB值:
0.31258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