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跨文化、翻译与社会科学本土化——兼论儒家的西方遭遇
文献摘要:
文化差异导致了跨文化中的翻译活动.不同文字间的学术交流本指望通过语言转换实现对源语地文本之理解,却因母语特点而不能得到忠实的再现.无论是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努力向西方世界翻译儒家经典,还是严复等中国知识分子试图向中文世界翻译《天演论》及一系列西方概念等,其翻译中的文化策略与自我矫正造成知识本土化之发生.所谓翻译的对等性,应具备跨文化语义上的一致性.由于自然科学在其学术共同体中建立了共同的符号系统,故实现了这一点.可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由于翻译活动始终面临创造性反叛,使源语地的文化观念或文本中的原有立场、内在框架与基本假定在转译中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
文献关键词:
可通约性;翻译策略;儒家经典;消极本土化;积极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翟学伟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翟学伟-.跨文化、翻译与社会科学本土化——兼论儒家的西方遭遇)[J].学术月刊,2022(05):128-140
A类:
创造性反叛,消极本土化,积极本土化
B类:
文化差异,翻译活动,学术交流,指望,语言转换,源语,母语,忠实,利玛窦,西方传教士,儒家经典,严复,中国知识分子,天演论,文化策略,自我矫正,文化语义,语义上,自然科学,学术共同体,符号系统,故实,科学领域,文化观念,假定,转译,某种程度,可通约性,翻译策略
AB值:
0.4187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