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国美学在世界美学场域中的"缺席"及其解决路径——对刘康教授"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之回应
文献摘要:
刘康教授从历史与理论角度出发,在"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这一议题框架内,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与话语建构、沿袭与拓展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反思.从国际视角、西方现实语境以及话语建设的角度来看,西方美学界在步入"后理论"时代之后,中国现代美学界逐步了解西方后现代理论并与之展开对话,根据自身情况,建构起生态美学、生活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等中国形态的"后现代美学".从话语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美学在建设模式上主要涉及"北京模式"与"莫斯科模式",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但北京模式的主旨"文艺为人民"仍然是当今中国美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就中国美学存在的问题而言,其在世界美学场域中的"缺席"是客观事实,由文化权力与自身之不足所导致.随着民族复兴以及国家层面对文化自信的倡导,中国美学立足于"类型说"文化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当代建构,并不断推动跨文化美学交流,着力从理论建设层面提高自身实力与影响力.解决中国美学"缺席"问题的路径主要有两条:首先,应当解决话语问题,生态美学与美育等新理论话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一定认同,是中国美学与国际接轨的优秀例证;其次,应当重视中国美学的研究书写与介绍,逐步克服"以西释中",使中国美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文献关键词:
西方理论;后现代语境;学术共同体;生态美学;美育
作者姓名:
曾繁仁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曾繁仁-.中国美学在世界美学场域中的"缺席"及其解决路径——对刘康教授"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之回应)[J].山东社会科学,2022(04):68-73
A类:
莫斯科模式
B类:
中国美学,缺席,解决路径,西方理论,中国问题,一议,话语建构,沿袭,拓展问题,国际视角,现实语境,话语建设,西方美学,后理论,中国现代美学,生态美学,生活美学,后实践美学,中国形态,后现代美学,建设模式,北京模式,主旨,指导方针,客观事实,文化权力,类型说,文化观,文化精神,行当,当代建构,文化美学,理论建设,美育,理论话语,接轨,例证,以西释中,后现代语境,学术共同体
AB值:
0.3429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