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高校资助育人:新状况与新措施
文献摘要:
以两所不同类型高校作为研究场域,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通过对深度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文本分析以及理论饱和度检验等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在贫困认定、公示伦理、制度宣传和育人机制中存在多重育人困境,这种困境背后是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制度局限性的外化表现,蕴含着深层的制度逻辑:其中贫困生身份认定的"阿喀琉斯之踵"体现资助育人的运行机制和政策目标的脱节;学生资助政策中的公示环节和政策宣传过程中所产生"两难"背后是政府政治逻辑和贫困生情感逻辑的一定程度的匹配偏差;资助育人执行"困境"凸显了高校育人逻辑和管理逻辑名实分离.新时代充分发挥学生资助育人功能,应推进信息化条件下贫困生甄别的技术重建,贫困生权利义务均衡的机制重塑,去污名化前提下的贫困生自尊自信的情感重现以及"立德树人"理念下资助育人的模式重构,从而实现高校学生资助"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突围.
文献关键词: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资助育人;质性研究
作者姓名:
郑育琛;阙明坤
作者机构: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0;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引用格式:
[1]郑育琛;阙明坤-.高校资助育人:新状况与新措施)[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04):78-87
A类:
制度局限性
B类:
高校资助育人,新措施,两所,研究场域,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深度访谈,访谈资料,贫困认定,公示,育人机制,育人困境,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政策制度,外化,制度逻辑,贫困生,生身,身份认定,阿喀琉斯,政策目标,政策宣传,传过,两难,政治逻辑,情感逻辑,高校育人,育人逻辑,管理逻辑,名实分离,学生资助育人,育人功能,信息化条件,甄别,权利义务,机制重塑,去污,污名化,自尊,模式重构,解困,成才,回馈,突围
AB值:
0.3738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