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芦荟胶抗炎功效研究
文献摘要:
初步探讨芦荟胶的抗炎功效和作用机制.使用佛波酯(TPA)在雄性KM小鼠耳朵部位进行炎症造模,并制成切片进行HE染色;应用硫酸铜诱导斑马鱼胚胎侧线区域神经丘细胞损伤,研究了中性粒细胞聚集情况;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考察芦荟胶对炎症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分别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悬液定量法研究了芦荟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率.结果显示,芦荟胶在1.5 g/mL时可抑制小鼠耳朵肿胀(P<0.05);芦荟胶在0.7和2.50 mg/mL时对斑马鱼胚胎中性粒细胞聚集有显著抑制(P<0.01);芦荟胶在0.75,1.50,3.00 mg/mL时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分泌TNF-α、IL-6(P<0.01);芦荟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分别是12.5和3.1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率随着芦荟胶的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而升高.芦荟胶具有抗炎功效,且该功能可能通过减少中性粒细胞聚集、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产生的抗炎通路,以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功能共同实现.
文献关键词:
芦荟胶;抗炎;抑菌;RAW264.7细胞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晓敏;张红霞;范莹;袁利文;汤酿;郑锦荣;闫永涛
作者机构:
完美(广东)日用品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0;广东完美生命健康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晓敏;张红霞;范莹;袁利文;汤酿;郑锦荣;闫永涛-.芦荟胶抗炎功效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2022(12):1320-1325
A类:
B类:
芦荟胶,功效研究,佛波酯,TPA,KM,耳朵,HE,硫酸铜,斑马鱼胚胎,胎侧,侧线,神经丘,细胞损伤,细胞聚集,LPS,RAW264,细胞炎症模型,微量肉汤稀释法,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菌率,可抑制,作用时间,抑制炎症,抗炎通路,抑菌功能
AB值:
0.214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