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饲料脂肪水平对血鹦鹉鱼吸收虾青素效果、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了探讨血鹦鹉鱼(Vieja synspila♀ ×Amphilophus citrinellus♂)增色期饲料脂肪水平对其生长、免疫力和吸收虾青素的效果,选取540尾血鹦鹉鱼随机分为6组,投喂虾青素为4‰而脂肪添加水平分别为2.93%(对照组)、5.90%、8.89%、11.91%、14.94%、17.92%的饲料60 d.结果显示:1)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血鹦鹉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降低,饲料脂肪水平为11.91%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体色的红值(a*)、黄值(b*)和组织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体表红值(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脂肪添加水平为14.94%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黄值(b*)在11.91%组达到最大值,与14.94%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体色亮度值L值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游离脂肪酸(NEFA)在14.94%组达到最低值,并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总蛋白(TP)在11.91%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胆汁酸(TBA)和血清总胆固醇(TCHO)含量分别在11.91%组和14.94%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在一定虾青素含量的饲料中,适量添加脂肪可提高血鹦鹉鱼的生长性能、有效改善虾青素的吸收效率、增强机体免疫力,过高的脂肪水平则对虾青素吸收无益.综合分析各指标,推荐血鹦鹉鱼着色饲料(4‰虾青素)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11.91%~14.94%.
文献关键词:
血鹦鹉鱼;饲料脂肪水平;体色;血清生化指标;生长性能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邬国强;汪学杰;牟希东;刘超;刘奕;杨叶欣;胡隐昌;宋红梅
作者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休闲渔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现代休闲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38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邬国强;汪学杰;牟希东;刘超;刘奕;杨叶欣;胡隐昌;宋红梅-.饲料脂肪水平对血鹦鹉鱼吸收虾青素效果、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海洋渔业,2022(01):67-77
A类:
血鹦鹉鱼,鹦鹉鱼,Vieja,synspila
B类:
饲料脂肪水平,虾青素,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Amphilophus,citrinellus,增色,投喂,加水,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高值,体色,类胡萝卜素含量,亮度,游离脂肪酸,NEFA,最低值,总蛋白,TP,胆汁酸,TBA,血清总胆固醇,TCHO,加脂,吸收效率,机体免疫力,对虾,无益,着色
AB值:
0.1813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