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骶骨前庭的影像测量及临床意义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测量骶骨前庭三维可用空间的解剖参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收集200例后环完整的骨盆CT三维重建检查资料,男110例,女90例;年龄(40.72±10.70)岁(范围21~63岁)。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左、右侧S
1、S
2前庭宽度、高度及面积数值。根据性别及侧别分组,比较S
1与S
2前庭解剖参数及不同性别、侧别S
1与S
2前庭解剖参数的差异。
结果:S
1前庭面积为(425.71±45.07) mm
2(范围296.3~604.4 mm
2),其中男性为(449.80±28.62) mm
2(范围338.3~604.4 mm
2),女性为(388.25±34.01)mm
2(范围296.3~498.4 mm
2);前庭宽度为(28.52±4.34) mm(范围17.1~36.3 mm),其中男性为(31.77±2.33) mm(范围22.46~36.30 mm),女性为(24.55±2.55) mm(范围17.1~26.1 mm);前庭高度为(21.05±2.29) mm(范围17.5~32.0 mm),其中男性为(21.34±2.37) mm(范围18.5~32.0 mm),女性为(20.69±1.60) mm(范围17.5~25.6 mm)。S
2前庭面积为(230.19±35.57) mm
2(范围142.5~297.3 mm
2),其中男性为(258.91±28.04) mm
2(范围218.3~297.3 mm
2),女性为(205.61±24.12) mm
2 (范围142.5~258.6 mm
2);前庭宽度为(15.94±1.72) mm(范围12.4~20.3 mm),其中男性为(16.51±1.59) mm(范围14.4~20.3 mm),女性为(15.25±1.63) mm(范围12.4~18.1 mm);前庭高度为(14.30±1.20) mm(范围12.9~17.8 mm),其中男性为(15.49±1.46) mm(范围13.6~17.8 mm),女性为(13.73±0.93) mm(范围12.9~16.1 mm)。S
1与S
2前庭宽度、高度及面积均存在显著差异(前庭宽度:
t=3.934,
P<0.001;前庭高度:
t=3.692,
P<0.001;前庭面积:
t=4.816,
P<0.001)。男、女性S
1前庭宽度、S
1前庭高度、S
1及S
2前庭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
1前庭宽度
t=2.969,
P=0.003;S
1前庭高度
t=0.316,
P=0.049;S
1前庭面积
t=1.975,
P=0.049;S
2前庭面积
t=2.023,
P=0.044),而男、女性S
2前庭宽度、S
2前庭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
1与S
2前庭高度、宽度、面积在男、女性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同一前庭部位左、右侧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S
1前庭径线及面积均大于S
2前庭,更适宜骶髂螺钉的置入;S
2应选用较小直径骶髂螺钉置入;女性S
1前庭小于男性,置入骶髂螺钉时对入钉点的选择、螺钉的走行方向等要求更为严格;临床医生可应用健侧骶骨前庭模拟患侧骶骨进行术前规划。
文献关键词:
骶骨;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成像,三维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董潇蔓;陈文欢;贾健;王植;田维;郭林;孙玉玺;戚浩天
作者机构:
天津市天津医院放射科 30021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510405;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盆科 3002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董潇蔓;陈文欢;贾健;王植;田维;郭林;孙玉玺;戚浩天-.骶骨前庭的影像测量及临床意义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22(01):41-46
A类:
B类:
骶骨,前庭,影像测量,意义分析,解剖参数,骨盆,查资料,三维重建图像,S
,积数,mm
,中男,面积差,高度差,一前,参数差异,径线,更适宜,骶髂螺钉,应选,小直径,螺钉置入,临床医生,健侧,患侧,术前规划,体层摄影术,线计算
AB值:
0.17280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