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下端融合椎的选择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椎弓根截骨矫形术后骨盆投射角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PSO)中选择不同的下端融合椎(LIV)对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骨盆投射角(P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3月—2014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94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11例,年龄19~59(34.7±8.5)岁。患者均行后路PSO,依据LIV的选择将患者分为2组:A组69例,LIV选择L 4或L 5,其中20例远端固定至L 4、49例远端固定至L 5;B组25例,LIV选择S 1,远端均固定至S 1。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0天及术后2年时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K)、矢状面垂直轴(SVA)、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的变化情况。 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术前除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6, P=0.001),GK、PI、PT、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第10天2组间GK、SVA、PI、PT、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2年,A组PT小于B组,SS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81、0.01, P值均<0.05),而GK、SVA、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组内各项指标比较:A组、B组内不同时间点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GK、SVA、PT、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术前比较,A组、B组内术后第10天和2年的GK、SVA、PT均减小,SS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术后第10天比较,术后2年A组、B组内PT均增大,SS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GK、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对于行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论LIV是否固定至S 1,PI均无显著性变化,且对患者术后PI无影响。
文献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脊柱后凸;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骨盆投射角;下端融合椎
作者姓名:
吴正楠;钱邦平;赵师州;黄季晨;邱勇;王斌;孙旭
作者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骨科,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南京 210008
引用格式:
[1]吴正楠;钱邦平;赵师州;黄季晨;邱勇;王斌;孙旭-.下端融合椎的选择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椎弓根截骨矫形术后骨盆投射角的影响)[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2(05):312-317
A类:
下端融合椎,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
B类: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骨盆投射角,椎体,PSO,LIV,AS,回顾性队列研究,南京大学,学医,鼓楼,中男,后路,L ,远端,S ,全脊柱,凸角,GK,矢状面,垂直轴,SVA,骨盆倾斜,倾斜角,PT,骶骨,SS,体质量指数,术后恢复,无手,手术相关并发症,不同时间点,显著性变化,脊柱后凸
AB值:
0.1611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