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酸、碱和盐处理对柞蚕丝素短纤维制备率和形貌特征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筛选适宜方法制备柞蚕丝素短纤维,为开发新型生物材料提供更多选择.[方法]利用HC1、NaOH、FeCl3溶剂水解柞蚕丝素,探究溶剂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对短纤维制备率的影响,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短纤维的形貌和结构特征.[结果]HCl、NaOH和FeCl3溶剂制备的柞蚕丝素短纤维得率分别为26.5%、23.56%和21.8%,3种方法所得短纤维制备率相近;观察3种柞蚕丝素短纤维的形态特征,FeCl3水解法制备的短纤维颜色较深,呈细长短杆状,长短不一,两端切口为平面或斜面;NaOH水解法制备的短纤维颜色较浅且透明,呈无规则片状;HCl水解法制备的短纤维表观形貌较优,呈细长短杆状,颜色较浅,表面较为光滑,两端切口平整,长度较整齐,主要分布在50~125 pm之间(占比52.68%).[结论]HCl水解法制备柞蚕丝素短纤维的工艺条件为:HCl浓度3mol/L、水解时间40 min、水解温度90℃,水解条件较为温和,所得短纤维较为理想,可为开发生物材料提供一种新的载体.
文献关键词:
柞蚕丝素;短纤维;酸水解;制备率;形貌结构
作者姓名:
陈文凯;王新;林碧敏;钟杨生;林健荣;陈芳艳
作者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广东广州51064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文凯;王新;林碧敏;钟杨生;林健荣;陈芳艳-.酸、碱和盐处理对柞蚕丝素短纤维制备率和形貌特征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22(03):143-150
A类:
制备率
B类:
盐处理,柞蚕丝素,短纤维,纤维制备,形貌特征,开发新,生物材料,HC1,NaOH,FeCl3,水解时间,倒置,HCl,得率,水解法,细长,杆状,长短不一,斜面,较浅,无规则,表观形貌,整齐,pm,工艺条件,3mol,水解条件,较为理想,酸水解,形貌结构
AB值:
0.1826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