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诱导分化
文献摘要:
目的 改良酶消化法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并探讨诱导其分化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的可行性,为脱髓鞘疾病治疗种子细胞来源提供有效途径.方法 取SD大鼠腹股沟区脂肪,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Ⅰ型胶原酶组作为对照,细胞计数,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物CD29、CD90和CD45;成脂诱导,油红0染色;利用干细胞分化培养液及OPCs培养液将ADSCs诱导为OPCs,免疫荧光检测α-N-乙酰基神经氨酸α-2、8-唾液酸转移酶1(A2B5)、NG2;利用OPCs培养液继续培养OPCs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OLs).结果 Ⅰ型胶原酶组分离的ADSCs为(9.143±0.5084)×107/L,联合酶组为(13.43±0.4809)×107/L,联合酶组较Ⅰ型胶原酶组ADSCs数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7);细胞形态观察显示,ADSCs贴壁生长,呈长梭形;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阳性率为99.8%,CD90阳性率为99.4%,CD45阳性率为0.35%;成脂诱导后倒置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脂滴,油红O染色脂滴呈红染;ADSCs向OPCs诱导第16天,A2B5和NG2表达阳性,A2B5阳性率为(87.03±0.94)%,NG2阳性率为(90.07±0.96)%;继续培养OPCs 3 d,其分化为OLs,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阳性.结论 联合酶消化较单独胶原酶消化获取的细胞数量多,分离培养的细胞符合ADSCs的特征,体外可诱导分化为OPCs.
文献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神经脱髓鞘疾病;流式细胞术;大鼠
作者姓名:
张雅群;付丽;任译延;乔妍梓;赵冬梅
作者机构:
滨州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山东烟台 264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雅群;付丽;任译延;乔妍梓;赵冬梅-.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诱导分化)[J].解剖学报,2022(05):557-562
A类:
A2B5,神经脱髓鞘疾病
B类: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诱导分化,酶消化法,ADSCs,OPCs,疾病治疗,种子细胞,腹股沟区,胶原酶,胰蛋白酶,分离培养,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45,成脂,细胞分化,分化培养,培养液,免疫荧光检测,乙酰基,神经氨酸,唾液酸,转移酶,NG2,少突胶质细胞,OLs,形态观察,贴壁,倒置,光学显微镜,显微镜下,脂滴,表达阳性,髓鞘碱性蛋白,MBP,细胞数量
AB值:
0.24309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