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振动作业对工人职业心理行为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振动作业对工人职业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2021年5~8月期间以广东省某市20家工厂共384名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从事振动作业分为振动组和对照组,振动组229人,对照组155人。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作业疲劳症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IBM 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独立样本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作进一步两两比较。 结果:振动组职业紧张量表中认知行为紧张[(3.78 ±1.79)分]、心理紧张反应[(4.15 ±2.29)分]、躯体紧张[(2.81 ± 1.65)分]、总得分[(10.74 ± 5.11)分]均高于对照组[(2.23±1.23)分、(2.30±1.62)分、(1.81±1.07)分、(6.34±2.88)分, t=9.31,8.67,6.68,9.72,均 P<0.01];振动组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8.95 ±3.62)分]、人格解体[(3.24 ±2.16)分]均高于对照组[(5.37±2.72)分、(1.79±1.20)分, t=10.48,7.59,均 P<0.01],个人成就[(26.20 ±2.47)分]低于对照组[(29.73±2.52)分, t=13.64, P<0.01];振动组作业疲劳症状量表中困倦感[(8.38±1.52)分]、情绪不安感[(6.85 ± 1.74)分]、不快感[(6.38 ±1.57)分]、怠倦感[(8.94 ±2.05)分]、视觉疲劳感[(7.83 ± 1.95)分]、总分[(38.37 ± 6.56)分]均高于对照组[(7.89±1.29)分、(6.21±1.32)分、(5.61±1.29)分、(6.54±1.52)分、(6.67±2.02)分、(32.92±5.56)分, t=3.26,3.90,5.00,12.45,5.61,8.48,均 P<0.01]。各工龄组振动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得分、职业倦怠得分和作业疲劳症状得分在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6~10年和10年以上工龄组工人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症状得分均高于0~5年工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工龄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存在相关性(均 P<0.01)。振动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与职业倦怠量表各维度得分( r=-0.67~0.63, P<0.01)、作业疲劳症状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 r=0.26~0.73, P<0.01)均具有相关关系。职业紧张对作业疲劳的直接效应为0.417,职业紧张通过职业倦怠对作业疲劳的中介效应为0.127。 结论:振动作业可导致工人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作业疲劳,是影响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的重要因素。
文献关键词:
振动作业;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作业疲劳;中介效应
作者姓名:
李佳宣;林立
作者机构:
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潍坊 261053;济宁医学院职业卫生与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济宁 272013
引用格式:
[1]李佳宣;林立-.振动作业对工人职业心理行为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2(02):168-173
A类:
B类:
振动作业,职业心理,心理行为,某市,名作,职业紧张,张量,职业倦怠,作业疲劳,疲劳症状,IBM,单因素方差分析,LSD,认知行为,躯体,总得分,中情,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困倦,倦感,不快,快感,怠倦,视觉疲劳,疲劳感,工龄,龄组,上工,组工,均差,直接效应,职业行为
AB值:
0.2166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