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的手术治疗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计算机三维模拟设计切除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病灶范围、术中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进行视神经管减压,以保护视神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额眶部稳定期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计算机三维模拟技术设计切除病灶范围,术中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对额眶部骨纤维组织进行保留外形的次全切除、按设计模型立体额眶部开窗,同时对视神经管内段和球内段进行术中减压,保留额眶带的外形重塑。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测量突眼度、患侧额部前凸点左右差值、患侧额部外侧点左右差值、眶额点左右差值、患侧视力,检查眼底情况,并对术前与术后即刻、术前与术后6个月各左右差值使用配对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2.5岁。7例患者均获6~39个月随访,平均11.4个月。术后6个月,两侧眼球突度的差异变化,由术前平均(6.7±1.6) mm,改善至(2.9±1.1) 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患侧额部前凸点左右差值从术前(18.1±3.4) mm,改善到术后即刻(3.1±3.5) mm( P=0.001)、术后6个月(4.0±3.6) mm( P=0.001);额部外侧点左右差值从术前(21.4±4.1) mm,改善到术后即刻(1.8±1.9) mm( P<0.001)、术后6个月(2.5±2.1) mm( P<0.001);眶额点左右差值从术前(12.2±2.5) mm,改善到术后即刻(2.3±3.0) mm( P=0.004)、术后6个月(2.7±2.9) mm( P=0.006)。患侧视力检查术前平均裸眼视力4.5,术后6个月4.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计算机三维模拟设计切除病灶范围、术中导航技术辅助进行视神经管减压,可以安全、有效的保护视神经,精确改善稳定期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额眶部外形。
文献关键词:
骨纤维异常增生症;三维计算机设计;术中导航;视神经减压
作者姓名:
吴颖之;潘思妲;郭范立;杨君毅;穆雄铮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整形外科,上海 200040
引用格式:
[1]吴颖之;潘思妲;郭范立;杨君毅;穆雄铮-.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的手术治疗)[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22(08):899-904
A类:
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三维计算机设计
B类:
计算机导航技术,技术辅助,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模拟设计,中计,视神经管减压,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稳定期,模拟技术,技术设计,除病,纤维组织,次全切,设计模型,开窗,对视,即刻,突眼度,患侧,前凸,凸点,侧视,眼底,底情,统计学分析,平均年龄,眼球,异变,手术前后,前后比,视力检查,裸眼视力,术中导航,视神经减压
AB值:
0.188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