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两针法连续缝合在回肠单腔造口术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两针法连续缝合方式在回肠单腔造口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预防性单腔回肠造口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符合预防性回肠单腔造口术适应证,排除年龄>80岁、基础疾病复杂、全身条件极差不能耐受手术者、肠管末端血液供应不良以及肠管末端严重水肿或感染严重者。其中2021年10月1日前治疗的患者,采用传统的间断缝合法进行回肠造口(传统法造口组,60例);2021年10月1日以后治疗的患者,采用两针法连续缝合进行回肠造口(两针法造口组,38例)。两针法连续缝合回肠造口术操作如下:第1根缝线将肠管浆肌层与腹膜、后鞘及前鞘由深至浅分2层连续缝合;一期开放造口,第2根缝线将肠管全层与皮肤连续缝合。比较两组患者造口手术时间及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针法造口组肠造口手术时间较传统法造口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2.2)min比(25.1±2.4)min, t=-17.874, P<0.001]。两针法造口组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周围皮炎和造口回缩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法造口组[分别为5.3%(2/38)比31.7%(19/60),χ2=9.633, P=0.002;5.3%(2/38)比28.3%(17/60),χ2=7.923, P=0.005;2.6%(1/38)比18.3%(11/60), P=0.026],而造口旁疝、造口脱垂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相比于传统单腔回肠造口术,两针法连续缝合回肠造口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的优势,还可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文献关键词:
回肠造口术;连续缝合;两针法,缝合技术
作者姓名:
蓝青楠;俞金龙;余捷;罗桂芝;邹琦;邹兆伟
作者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普通外科,广州 510220
引用格式:
[1]蓝青楠;俞金龙;余捷;罗桂芝;邹琦;邹兆伟-.两针法连续缝合在回肠单腔造口术中的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2(11):1020-1024
A类:
单腔造口
B类:
针法,连续缝合,术中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回肠造口术,全组,适应证,基础疾病,身条,极差,不能耐受,术者,肠管,血液供应,重水,严重者,日前,间断缝合法,传统法,缝线,肌层,腹膜,手术时间,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情况,肠造口手术,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周围皮炎,回缩,造口旁疝,造口脱垂,垂发,术后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缝合技术
AB值:
0.20417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