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机器人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肿瘤学疗效评价
文献摘要:
目的:探索低位直肠癌根治中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技术(TaTME)和机器人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肿瘤学结果。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2020年1月—2022年7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机器人辅助TME或腹腔镜辅助TaTME的5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15例,年龄37~76岁(中位年龄61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辅助TME组( n=29)和腹腔镜辅助TaTME组( n=25)。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0 d。根据全系膜切除后标本系膜的完整性评估以及环周切缘情况将系膜切除质量分为高质量和低质量。主要结局为患者系膜切除质量,次要终点为手术相关信息、术后病理信息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TaTME组高质量系膜切除所占比例为88%(22例),机器人组高质量系膜切除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69, P=0.093)。TaTME组和机器人辅助TME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0(165,220) min]和[140(117,16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125.0, P<0.001)。TaTME组预防性回肠造口率100%,机器人组为37.9%( χ2=23.3, P<0.001)。相较于TaTME组,机器人辅助TME的肿瘤下级距离远切缘距离更远[10(5,25) mm比35(21,41) mm, U=117.0, P<0.001],肿瘤最深部距环周切缘最小距离更远[15(10,25) mm比25(20,34) mm, U=165.50, P=0.003)],肿瘤最大经线更大[20(4,52) mm比42(30,48) mm, U=202.50, P=0.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其中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为11.1%,Ⅲa级并发症发生率为5.6%。TaTME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比13.8%, χ2=0.37, P=0.718)。 结论:TaTME与机器人辅助TME均可保证良好的TME手术质量,均可作为低位直肠癌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在进行低位直肠癌TaTME手术时,更需要注意保证足够的远端切缘距离。
文献关键词:
微创手术;直肠肿瘤;机器人
作者姓名:
国瑀辰;王权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中心胃结直肠外科,长春 13002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国瑀辰;王权-.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机器人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肿瘤学疗效评价)[J].国际外科学杂志,2022(09):632-638
A类:
B类: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机器人辅助,术围手术期,围手术期并发症,肿瘤学疗效,疗效评价,低位直肠癌,中腹,腹腔镜辅助,TaTME,肿瘤学结果,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吉林大学,中男,手术方式,过门,微信随访,随访时间,本系,完整性评估,环周切缘,缘情,低质量,术后病理,术后并发症,并发症情况,统计学分析,偏态分布,Q1,Q3,Mann,Whitney,用例,Fisher,切除率,组手,手术时间,预防性回肠造口,下级,级距,距离远,切缘距离,更远,最深,深部,最小距离,经线,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质量,治疗手段,远端,微创手术,直肠肿瘤
AB值:
0.239136
相似文献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策略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郝璐;袁野;余向南;李源;曹阳;陶凯雄;王征;王国斌-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微创外科医学临床研究中心;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430022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微创外科医学临床研究中心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