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复合镇痛在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小儿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复合镇痛在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UFCL)治疗小儿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8年4月—2020年3月,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9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35(21,48)个月]、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42(22,68)个月]、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38(26,52)个月]以及应用全身麻醉+利多卡因+布洛芬栓的三联用药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42(25,60)个月],各组患儿在行UFCL治疗瘢痕时分别采用对应的镇痛方案,并针对患儿治疗过程进行全程综合护理。分别于首次麻醉清醒后0(即刻)、1、2、4 h,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对患儿瘢痕进行疼痛程度评估。首次麻醉清醒后4 h疼痛评估结束后,采用自制的镇痛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或其家属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并计算满意率。首次术后2 h内,观察并记录患儿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等发生情况。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选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患儿瘢痕情况进行评估并计算两者的差值。对数据行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首次麻醉清醒0 h,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 P<0.01),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 P<0.01),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明显低于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 P<0.01)。首次麻醉清醒1、2 h,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 P<0.01),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明显低于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 P<0.01)。麻醉首次清醒4 h,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和三联用药组患儿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 P<0.01)。首次麻醉清醒后4 h,4组患儿或其家属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率分别为79.49%(31/39)、85.37%(35/41)、87.80%(36/41)、97.92%(47/48),三联用药组患儿的满意率高于单纯全身麻醉组、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麻醉清醒后术后2 h内,4组患儿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体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4组患儿首次治疗前、末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瘢痕的VSS评分及两者差值的组间总体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在UFCL治疗小儿增生性瘢痕中进行三联用药镇痛的效果良好,患儿或其家属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高,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镇痛方案类似,推荐临床中推广使用。
文献关键词:
瘢痕;疼痛;激光疗法;围手术期护理;布洛芬;复合镇痛
作者姓名:
杨姣;石珊;王玲;李娜;韩军涛;胡大海
作者机构: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全军烧伤中心,西安 710032
引用格式:
[1]杨姣;石珊;王玲;李娜;韩军涛;胡大海-.复合镇痛在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小儿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07):683-690
A类:
复合镇痛,UFCL
B类:
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激光治疗,小儿烧伤,增生性瘢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空军军医大学,单纯全身麻醉,利多卡因,布洛芬栓,三联,药组,镇痛方案,治疗过程,综合护理,清醒,即刻,疼痛行为,FLACC,疼痛程度,疼痛评估,镇痛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调查表,其家,家属,镇痛效果,满意率,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嗜睡,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瘢痕情况,LSD,Kruskal,Wallis,Fisher,概率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激光疗法,围手术期护理
AB值:
0.1444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