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碳排放总量与强度的省际差异与因素分解
文献摘要:
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重约束与任务分摊下,对各省份的碳排放总量与强度进行有效测算和驱动因素分解有助于地区和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因此,基于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表面能源消费量估算法对各省市(市、区)的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进行了测算,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动态演变趋势,并且基于LMDI模型对中国碳排放总量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为1257001.95万t,碳排放强度为1.05 t/千美元.2000—2018年,中国碳排放量均值排名前三位的是山东省、河北省和山西省,排名末三位的是北京市、海南省和青海省;碳排放强度均值排名前三位的是山西省、贵州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排名末三位的是广东省、海南省和福建省.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是中国实现碳减排的最主要因素,而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则会导致碳排放总量增加.
文献关键词:
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碳达峰;碳中和;时空动态演变;表面能源消费量估算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亦文;阳超;蔡宏宇
作者机构:
湖南工商大学 国际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湖南工商大学 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20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亦文;阳超;蔡宏宇-.中国碳排放总量与强度的省际差异与因素分解)[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22(01):1-9
A类:
摊下,表面能源消费量估算法
B类:
碳排放总量,省际差异,因素分解,双重约束,分摊,驱动因素,目标愿景,各省市,碳排放强度,时间与空间,维度分析,时空动态演变,演变趋势,LMDI,千美元,碳排放量,前三位,海南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人口增长
AB值:
0.1860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