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大连市两种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的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了解2017-2018年大连市两种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毒力基因的分布差异.方法 对2017-2018年大连市食品和患者两种来源共160株副溶血性弧菌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并检测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h)、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toxRS/new、orf8及Ⅲ型分泌系统(T3SS1、T3SS2α、T3SS2β).结果 160株副溶血性弧菌经系统生化鉴定全部为副溶血性弧菌.两种来源菌株tlh、T3SS1携带率均为100%,trh携带率为0,携带率无差异;食品来源菌株的毒力基因T3SS2β携带率(1.20%)略高于患者来源菌株(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34,P>0.05);食品来源菌株的toxRS/new携带率(10.84%)明显高于患者来源菌株(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2,P<0.05);食品来源菌株的tdh、orf8、T3SS2α的携带率(分别为8.43%、3.61%、19.28%)明显低于患者来源的菌株(分别为70.13%、25.97%、88.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4.452、16.224、76.336,均P<0.05);食品来源菌株tdh-/trh-/orf8-/T3SS2α-/T3SS2β-比例(68.67%)明显高于患者来源菌株(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071,P<0.05);两种来源的菌株均不存在同时携带tdh/toxRS/new的菌株.结论 2017-2018年大连市食品和患者两种来源的菌株均不存在大流行菌株,都携带tlh和T3SS1,不携带trh;除toxRS/new外,食品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携带率明显低于患者来源的菌株.
文献关键词:
大连;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
作者姓名:
岳雪瑶;陈玉凤;于鹏;肖冰;侯君;薄志坚
作者机构: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辽宁大连11602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岳雪瑶;陈玉凤;于鹏;肖冰;侯君;薄志坚-.大连市两种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的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2(02):162-166
A类:
orf8,T3SS2
B类:
大连市,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不同来源,分布差异,VITEK,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生化鉴定,不耐,溶血素基因,tlh,耐热直接溶血素,tdh,trh,toxRS,new,分泌系统,T3SS1,携带率,略高于,患者来源,x2,大流行,流行菌株
AB值:
0.17298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