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021年重庆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结果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分布特点,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21年重庆市哨点医院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对病例标本开展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及诺如病毒检测,对检测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3 463份病例标本中检出致病菌428株,病原体总检出率为12.34%(428/3 463),检出最多的是沙门菌和诺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沙门菌5.63%、诺如病毒5.11%、致泻大肠埃希菌1.47%、副溶血性弧菌0.09%、志贺菌0.06%.第二、三、四季度的病原体检出率均较高(13.84%、12.52%、14.31%),其中沙门菌呈现明显的夏秋季高峰,诺如病毒则主要在冬季流行.不同年龄组病原体检出率以0~3岁组最高,为19.71%(149/756).可疑食品中主要是粮食类及其制品和肉与肉制品,分别占18.89%(654/3 463)、18.77%(650/3 463);食品来源中检出率最高的是单位食堂33.80%(24/71),其次是学校食堂18.60%(32/172).结论 在监测的病原体中,诺如病毒和沙门菌是重庆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可疑食品种类需关注粮食类及其制品.建议在夏秋季和冬季开展针对性的食品风险监测,重点关注0~3岁婴幼儿期人群,加强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监管,为开展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文献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疾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何源;王红;王文斟;陈京蓉
作者机构: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400042;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何源;王红;王文斟;陈京蓉-.2021年重庆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22(04):361-364
A类:
B类: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病原体分布,预防和控制,哨点医院,病例信息,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病毒检测,致病菌,体总,四季度,中沙,夏秋季,不同年龄组,可疑,肉与肉制品,单位食堂,学校食堂,主要病原,食品风险监测,岁婴幼儿,婴幼儿期,疾病控制
AB值:
0.2220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