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多部位静-静脉插管在新生儿和非门诊儿童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目的:呼吸衰竭的新生儿更适合使用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V ECMO)而不是动-静脉ECMO(veno-arterial ECMO,V-A ECMO),因其神经系统并发症率较低。然而,新生儿V-V ECMO占比正在降低。本文报告了在新生儿和体重<10 kg的儿童行多部位静脉置管进行V-V ECMO:于颈静脉置管并通过股总静脉(jugular vein-femoral vein,Vj-Vf)返回下腔静脉。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至少随访1年。场所:Vj-Vf ECMO支持的体重<10 kg的患儿。对象:一家床位数30的PICU,每年行ECMO近20例。干预措施:应用两根单腔管建立Vj-Vf通路。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11例患儿行Vj-Vf ECMO,中位体重3.6(2.8,6.1) kg,中位校正胎龄13(2,175) d。最小患儿体重为2.1 kg。7例患儿有合并症。所有患儿的ECMO在技术层面上均成功,24 h的中位血流量为126(120,138) mL/(kg·min),中位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4(91,98)%。9例患儿存活出院回家,2例姑息治疗。所有患儿在拔管后行超声检查均观察到股总静脉闭塞。ECMO术后至少1年的随访中未发现插管肢体出现临床或功能缺陷。结论:Vj-Vf ECMO可安全用于10 kg以下的患儿,最小患儿体重2.1 kg。尽管患儿拔管后出现股总静脉闭塞,但随访显示无临床影响。我们对Vj-Vf ECMO不能用于非门诊患儿的现行诊疗常规提出质疑,并建议在需要ECMO治疗的呼吸衰竭婴儿中优先考虑Vj-Vf而非V-A ECMO。
文献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插管;新生儿;呼吸衰竭;不良反应;静-静脉;多部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方伯梁;钱素云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方伯梁;钱素云-.多部位静-静脉插管在新生儿和非门诊儿童中的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2(03):198
A类:
B类:
多部位,插管,新生儿,非门,呼吸衰竭,脉体,体外膜肺氧合,venous,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arterial,神经系统并发症,并发症率,静脉置管,颈静脉,jugular,vein,femoral,Vj,Vf,返回,下腔静脉,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床位数,PICU,两根,胎龄,重为,合并症,技术层面,血流量,动脉血氧饱和度,活出,回家,姑息治疗,拔管后,后行,超声检查,闭塞,功能缺陷,临床影响,婴儿,先考
AB值:
0.2709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