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依达拉奉对毒死蜱所致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毒死蜱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中的保护作用及其线粒体机制.方法:在随机双盲的原则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毒死蜱组、依达拉奉组(n=6);以毒死蜱(18 mg/0.7 ml/kg,sc.)造模,在注射毒死蜱1 h后用依达拉奉(10 mg/1.6 ml/kg,ip.)治疗.连续注射毒死蜱及依达拉奉28 d后,通过旷场和水迷宫试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在心脏灌流后取大鼠脑组织,通过HE染色检测大脑海马区的神经元损伤情况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细胞核损伤情况.测定Na+-K+-ATP酶、ATP含量判断线粒体损伤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测定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及DRP1的Ser 637位点磷酸化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毒死蜱组大鼠在旷场实验的3 min内的总运动距离和平均速度明显减小(P<0.01),在水迷宫试验中的1 min内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平台穿越次数明显减少(P<0.01),脑组织的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且ATP含量下降(P<0.05)、线粒体DRP1的Ser637位点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1);依达拉奉治疗后,大鼠在旷场试验中的运动总距离增大、平均速度增加(P<0.05),在水迷宫试验中的潜伏期减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脑部病理切片显示神经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和线粒体损伤明显改善,脑组织的ATP酶活性升高(P<0.01)、ATP水平上升(P<0.05)、线粒体DRP1的Ser637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P<0.01).结论:依达拉奉通过促进DRP1的Ser637位点磷酸化的表达减轻毒死蜱所致大鼠脑损伤.
文献关键词:
毒死蜱;依达拉奉;动力相关蛋白1 (DRP1);线粒体;大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林佩瑶;宋英;秦东旭;卢栋泽;范徐丽
作者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杭州31001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林佩瑶;宋英;秦东旭;卢栋泽;范徐丽-.依达拉奉对毒死蜱所致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22(02):163-168
A类:
Ser637
B类:
依达拉奉,毒死蜱,脑损伤,神经元凋亡,线粒体机制,随机双盲,ml,sc,ip,水迷宫,试验测试,学习记忆能力,心脏灌流,大鼠脑组织,HE,脑海,海马区,神经元损伤,伤情,透射电子显微镜,细胞核,Na+,K+,ATP,断线,线粒体损伤,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法,定线,线粒体分裂,DRP1,磷酸化,旷场实验,运动距离,平均速度,逃避潜伏期,越次,旷场试验,台次,脑部,病理切片,神经细胞,整齐
AB值:
0.25500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