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治疗鼻炎的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治疗鼻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PharmMapper数据库挖掘黄芪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鼻炎相关靶点,将两者靶点取交集,得到黄芪治疗鼻炎的预测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可视化"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使用R软件对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可视化"通路-靶点"网络;通过vina软件将筛选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结果验证.结果:筛选得到黄茂相关活性成分16个,涉及靶点147个,其中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等,关键靶点包括TP53、AKT1,TNF、IL-6、VEGFA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2385条生物过程(BP),75条细胞组分(CC),140条分子功能(MF);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166条信号通路,涉及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TNF、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初步揭示了黄芪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治疗鼻炎的作用,为深入研究其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文献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黄芪;鼻炎;作用机制
作者姓名:
刘小敏;邱海燕;苏杨;张乐乐;曹亚楠;陈加容;邹亮;胡樱凡
作者机构:
大理大学药学院,云南大理671003;成都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0106;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106;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广东湛江523808;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四川成都61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小敏;邱海燕;苏杨;张乐乐;曹亚楠;陈加容;邹亮;胡樱凡-.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治疗鼻炎的作用机制)[J].中药与临床,2022(01):36-43
A类:
B类:
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子对接技术,技术探讨,黄芪,鼻炎,分子作用机制,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Similarity,ensemble,approach,PharmMapper,作用靶点,GeneCards,交集,Cytoscape,软件构建,STRING,靶点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PI,对靶,功能富集分析,通路富集分析,vina,主要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选得,分包,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关键靶点,TP53,AKT1,VEGFA,生物过程,CC,MF,动脉粥样硬化,结合活性,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
AB值:
0.3226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