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石菖蒲治疗癫痫作用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石菖蒲抗癫痫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检索石菖蒲有效成分及主要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癫痫疾病的相关潜在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3.7.1和String绘制石菖蒲-癫痫靶点互作关系图,运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对石菖蒲主要有效成分与癫痫相关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构建戊四唑诱导的癫痫模型初步评价石菖蒲提取物及潜在有效成分的抗癫痫作用.结果 由TCMSP筛选得到4个有效成分及76个主要靶点.癫痫疾病以"Score"大于1.5分进行筛选得到3685个靶标.GO富集分析得到BP条目10个,细胞CC条目9个,MF条目10个(P<0.01),主要涉及核受体活性、离子通道活性、激素结合、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蛋白激酶活性、钙调蛋白结合等.KEGG富集得到14条通路,主要涉及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Ca2+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桉脂素、山奈酚和8-异戊烯基山奈酚与癫痫关键靶标GABRA2、PPARG等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石菖蒲水提取物及主要潜在有效成分桉脂素和山奈酚在PTZ致小鼠癫痫模型上显示出较好的抗癫痫活性.结论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石菖蒲提取物和潜在有效成分的抗癫痫活性,并且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了其抗癫痫作用机制,发现石菖蒲可通过多个成分如桉脂素、山奈酚、8-异戊烯基山奈酚,多靶点如GABAA、PPARG等,多条通路如雌激素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对机体产生协调效应从而抑制癫痫的发作.该研究提示石菖蒲治疗癫痫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特点,为石菖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文献关键词:
石菖蒲;癫痫;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作者姓名:
杨燕;王素芬;何希瑞
作者机构:
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生物工程系 珠海 519041
引用格式:
[1]杨燕;王素芬;何希瑞-.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石菖蒲治疗癫痫作用机制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01):132-142
A类:
B类:
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子对接技术,石菖蒲,利用网络,抗癫痫,有效成分,分析平台,GeneCards,潜在作用,作用靶点,Cytoscape,String,互作关系,关系图,Metascape,信号通路富集,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Vina,戊四唑,癫痫模型,初步评价,TCMSP,选得,Score,条目,CC,MF,核受体,离子通道,神经递质,蛋白激酶,激酶活性,钙调蛋白,蛋白结合,凝集素,雌激素信号通路,Ca2+,逆行,内源性大麻素,山奈酚,异戊烯基,关键靶标,GABRA2,PPARG,结合活性,水提取物,PTZ,动物实验验证,技术探讨,多靶点,GABAA,多条,钙信号通路,协调效应,多成分,多通路
AB值:
0.2808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