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诱导强度对短跑运动员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后激活增强效应(PAP)最佳动态诱导强度.方法:对8名短跑运动员分别进行11RM、8RM、4RM和1RM的杠铃深蹲诱导;将4种强度诱导后的下蹲跳(CMJ)高度、地面垂直反作用力(VGRF)、峰值功率输出(PPO)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积分机电(IEMG)值在不同恢复时刻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MJ高度、VGRF和PPO在11RM诱导后8min时显著增长(P<0.05);在8RM和4RM诱导后4min~12min时显著增长(P<0.05);在1RM诱导后8min~12min时显著增长(P<0.05).股直肌和股外侧肌IEMG值在11RM、8RM、4RM和1RM诱导后8min时显著增长(P<0.05);股内侧肌的IEMG值在11RM诱导后8min时显著增长(P<0.05);在8RM、4RM和1RM诱导后12min时显著增长(P<0.05).结论:8RM是诱导短跑运动员PAP的最佳强度.
文献关键词:
PAP;诱导强度;短跑运动员
作者姓名:
赵春宇;吴剑;景壮壮
作者机构: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03005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春宇;吴剑;景壮壮-.不同诱导强度对短跑运动员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2(03):91-96
A类:
诱导强度,11RM,4RM,VGRF
B类:
短跑运动员,后激活增强效应,PAP,8RM,杠铃,深蹲,下蹲跳,CMJ,反作用力,峰值功率,功率输出,PPO,股直肌,分机,IEMG,刻下,8min,4min,12min
AB值:
0.20859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