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青少年友谊网络与受欺凌的共同变化关系:一项纵向社会网络分析研究
文献摘要:
欺凌是一种涉及多类行为和多主体互动的群体过程,但是已有研究很少在同伴的群体互动和关系变化过程中研究欺凌相关行为的发展.尤其是受欺凌作为一种被动承受而非主动选择的行为结果,对其在同伴情境中的变化过程研究更为有限.本研究从青少年的友谊网络与其受欺凌的共变关系入手,采用纵向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来自26个班1406名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3个时间点(七年级末、八年级上学期末、八年级下学期末)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1)受欺凌影响群体内友谊关系的建立:受欺凌水平高的青少年更难以与同伴建立朋友关系(同伴回避效应),且更倾向于选择同样受欺凌水平高的个体作为朋友(同伴选择效应);(2)友谊关系影响受欺凌水平的变化:在群体中拥有更多朋友关系的青少年,其受欺凌水平会逐渐降低(同伴保护效应);但另一方面,拥有高受欺凌水平朋友的青少年,自己的受欺凌水平会随着时间呈增高趋势(同伴影响效应);(3)随着时间的发展,女生的受欺凌水平比男生更容易降低(性别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友谊网络和受欺凌的共变关系,为校园欺凌群体干预提供启示.
文献关键词:
受欺凌;友谊网络;选择效应;影响效应;纵向社会网络分析
作者姓名:
张云运;张其文;张李斌;任萍;秦幸娜;常睿生
作者机构: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云运;张其文;张李斌;任萍;秦幸娜;常睿生-.青少年友谊网络与受欺凌的共同变化关系:一项纵向社会网络分析研究)[J].心理学报,2022(09):1048-1058
A类:
友谊网络,纵向社会网络分析
B类:
受欺凌,变化关系,多主体互动,群体过程,变化过程,中研,行为结果,过程研究,共变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法,七年级,八年级,学期末,下学期,追踪研究,群体内,友谊关,选择效应,保护效应,同伴影响,影响效应,女生,男生,校园欺凌,预提
AB值:
0.2082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