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苗药组方二岩虎果无糖颗粒质量标准研究及药效评价
文献摘要:
目的 建立苗药组方二岩虎果无糖颗粒的质量标准,并评价其药效.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二岩虎果制剂中岩豇豆、岩白菜、虎杖进行定性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颗粒剂项下要求,对制剂的粒度、水分、溶化性、干燥失重、重金属和砷盐进行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石吊兰素含量,色谱柱为Dikma-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8:32,V/V),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33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将80只SPF级KM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传统汤剂组(1 g/mL)、颗粒剂组(0.387 g/mL)、阳性对照组(复方岩白菜素2.8 mg/mL或阿司匹林10 mg/mL),各10只,平行2组.各组小鼠均连续给药7 d,分别于末次给药1 h后用氨水致小鼠咳嗽,或于小鼠右耳两面涂抹二甲苯致炎,分别统计各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3 min内咳嗽次数,并计算肿胀抑制率.结果 岩豇豆、岩白菜、虎杖药材的薄层色谱斑点均显色清晰,专属性强,分离度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3批样品不能通过1号筛与能通过5号筛颗粒粒度的总和低小于15%,水分均低于8%,全部在5 min内溶解,减失质量均不超过2.0%,重金属含量均小于1×10-5,砷盐含量均小于2×10-6.石吊兰素质量浓度在5~5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n=5);含量测定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32%,RSD为3.70%(n=6).与传统汤剂组比较,颗粒剂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延长,3 min咳嗽次数减少,肿胀抑制率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较好,可用于二岩虎果无糖颗粒的质量控制,且颗粒剂药效良好.
文献关键词:
二岩虎果无糖颗粒;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药效;石吊兰素;质量标准;小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饶海;刘永琴;罗忠圣;梁芳瑜;徐昌艳;覃容贵
作者机构: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14;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2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饶海;刘永琴;罗忠圣;梁芳瑜;徐昌艳;覃容贵-.苗药组方二岩虎果无糖颗粒质量标准研究及药效评价)[J].中国药业,2022(05):71-75
A类:
二岩虎果无糖颗粒,无糖颗粒
B类:
苗药,药组,组方,粒质量,质量标准研究,药效评价,薄层色谱法,豇豆,虎杖,定性鉴别,中国药典,四部,颗粒剂,项下,溶化性,干燥失重,砷盐,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石,石吊兰素,色谱柱,Dikma,C18,流动相,柱温,进样量,SPF,KM,空白对照,生理盐水,传统汤剂,阳性对照,方岩,岩白菜素,阿司匹林,连续给药,氨水,咳嗽,或于,右耳,两面,涂抹,二甲苯,潜伏期,抑制率,斑点,显色,专属性,分离度,无干扰,颗粒粒度,总和,重金属含量,盐含量,峰面积,含量测定,精密度,重复性试验,RSD
AB值:
0.2990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