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急性单发小脑小梗死的临床特征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小脑小梗死的临床影像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小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灶大小分为小脑小梗死(梗死灶直径<2 cm)和小脑大梗死(梗死灶直径≥2 cm)组.比较2组的人口学信息、血管危险因素、卒中病因分型[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入院时血压、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方面的差异,以及2组受累血管分布、血管狭窄部位、脑白质病变等影像学特征.结果 共入组121例小脑梗死患者,其中小脑小梗死组43例,小脑大梗死组78例.2组既往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小脑大梗死组相比,小脑小梗死组中男性(51.2%vs.82.1%,P<0.001)、吸烟(51.2%vs.70.5%,P=0.034)的比例较低,入院时收缩压(146.2±18.2 mmHg vs.154.6±19.8 mmHg,P=0.022)和入院次日空腹血糖(6.08±1.98 mmol/L vs.8.12±3.46 mmol/L,P<0.001)水平较低,临床症状中眩晕(32.6%vs.64.1%,P<0.001)和头痛(9.3%vs.28.2%,P=0.015)的发生率较低.2组的CISS分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虽然2组中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多见,但小脑大梗死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比例明显更高(89.7%vs.48.8%),小脑小梗死组中不明原因型更多(32.6%vs.5.1%).2组受累血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均以小脑后下动脉受累最多见,但小脑小梗死组中小脑前下动脉(20.9%)和小脑上动脉(25.6%)受累的比例高于大梗死组(小脑前下动脉0,小脑上动脉1.3%),小脑大梗死组中多血管分布更多见(47.4%).2组后循环血管狭窄部位和脑白质高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小脑小梗死和小脑大梗死患者中与血管危险因素有关的既往病史情况无显著差异,后循环系统血管狭窄部位相似,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同的发病机制.小梗死患者中眩晕和头痛症状较大梗死患者的发生率低.
文献关键词:
卒中;小脑梗死;病因;梗死体积;病因分型;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胡红梅;杨磊;于玲;秦伟;白明悦;胡文立
作者机构:
北京 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内分泌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胡红梅;杨磊;于玲;秦伟;白明悦;胡文立-.急性单发小脑小梗死的临床特征)[J].中国卒中杂志,2022(11):1221-1226
A类:
subclassification
B类:
单发,影像特征,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小脑梗死,脑梗死患者,人口学,血管危险因素,卒中病因,病因分型,缺血性脑卒中,中亚,China,ischemic,stroke,CISS,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症状和体征,受累,血管分布,血管狭窄,狭窄部位,脑白质病变,影像学特征,中男,收缩压,mmHg,次日,空腹血糖,眩晕,头痛,分布差异,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不明原因,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后循环,循环血,脑白质高信号,循环系统,位相,痛症,梗死体积
AB值:
0.23435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