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cTTE+隐源性卒中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右心声学造影(contrast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阳性(cTTE+)的隐源性脑卒中(cryptogenetic stroke,CS)患者临床特征、磁共振影像学表现,以期发现cTTE+患者特定临床特征,有助于对CS的病因学诊断.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在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被诊断为CS并行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的108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按照cTTE结果分为cTTE+组与右心声学造影阴性(cTTE-)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饮酒史等)、发病症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左心房大小、弥散加权成像(DWI)上脑梗死灶的梗死类型(数量、位置、大小)等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级别的右向左分流在DWI上的梗死病灶的差异.结果 (1)108例CS患者中cTTE+的阳性率为39.8%,其中男30例(69.8%),女13例(30.2%),年龄(52.8±17.5)岁;右向左分流1级分流21例,2级分流12例,3级分流10例.cTTE+组共发现4例心外分流,有2例经手术证实为肺小动静脉瘘.(2)两组患者中,cTTE+组青壮年比率更高(P=0.021),发病时非特异性症状发生率更高(P=0.008),cTTE-组以典型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为主,吸烟个人史的比率更高(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cTTE+组脑梗死病灶累及多血管区域的比例(44.2%)显著高于cTTE-组(15.4%,P=0.004),且多表现为多血管支配的多发梗死灶,同时cTTE+组脑梗死病灶更多分布于椎基底动脉系统(P=0.021),较少分布于右侧颈内动脉系统(P=0.045);而cTTE-组卒中梗死病灶最大直径更多分布于[1cm,3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右向左分流级别的增加,<1 cm病变的比率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1)<50岁的发病症状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的CS患者,影像学表现常以后循环为优势的多血管多发病灶为特征,发病机制需考虑与右向左分流相关.(2)cTTE检测右向左分流对CS的病因诊断有补充价值,可以发现部分隐匿的不易察觉的心外分流,提示CS患者需积极进行cTTE筛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指导卒中预防治疗方案的选择.
文献关键词:
隐源性脑卒中;右心声学造影;右向左分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达;李利;刘晓霞;周敏;范振毅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浙江 宁波31501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达;李利;刘晓霞;周敏;范振毅-.cTTE+隐源性卒中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2(07):585-590
A类:
cTTE+,cryptogenetic
B类:
隐源性卒中,卒中患者,影像学分析,右心声学造影,contrast,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隐源性脑卒中,stroke,CS,磁共振影像学,影像学表现,病因学诊断,大宁,华美,影像资料,脑血管病,病危,高血压病,心脏病,吸烟史,饮酒史,发病症状,NIHSS,入院时,mRS,左心房,弥散加权成像,DWI,脑梗死,梗死类型,同级,右向左分流,中男,外分,经手,小动,动静脉瘘,青壮年,非特异性,症状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个人史,管区,椎基底动脉系统,少分,颈内动脉系统,大直径,1cm,3cm,统计学差异,常以,后循环,多发病灶,病因诊断,隐匿,察觉,卒中预防,预防治疗
AB值:
0.2579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