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血糖波动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及30天死亡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c,DCI)及30?d死亡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连续收集患者14?d空腹血糖水平并按其特征分为4组:稳定组(第1天<7?mmol/L,2~14?d均<10mmol/L)、不稳定组(第1天<7?mmol/L,2~14?d至少1次≥10?mmol/L)、控制良好组(第1天≥7?mmol/L,2~14?d均<10?mmol/L)和控制不良组(第1天≥7 mmol/L,2~14?d至少1次≥10?mmol/L),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血糖波动对患者发生DCI和30?d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 研究共纳入341例患者,其中血糖稳定组212例,不稳定组23例,控制良好组62例,控制不良组4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4组的DC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其中不稳定组DCI发生率最高(39.13%),其次是控制不良组(29.55%)、稳定组(17.92%)和控制良好组(17.74%);30?d全因死亡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控制不良组死亡率最高(15.91%),其次是不稳定组(13.04%)、控制良好组(6.45%)和稳定组(1.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控制不稳定(OR?6.032,95%CI?1.941~18.747,P=0.002)和控制不良(OR?2.889,95%CI?1.247~6.691,P=0.013)是aSAH患者发生DCI的危险因素,同时,血糖控制不稳定(OR?14.033,95%CI?1.971~99.921,P=0.008)和控制不良(OR?19.723,95%CI?3.597~108.143,P=0.001)也是aSAH患者30?d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aSAH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定或控制不良与DCI和30?d死亡相关.
文献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糖波动;迟发性脑缺血;死亡;预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倩;陶立元;陈思琪;钟莲梅;刘丽萍;米东华
作者机构:
昆明 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倩;陶立元;陈思琪;钟莲梅;刘丽萍;米东华-.血糖波动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及30天死亡的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2022(08):845-850
A类:
B类:
血糖波动,动对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缺血,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delayed,cerebral,ischemic,DCI,空腹血糖,血糖水平,10mmol,多因素分析,分析探索,血糖稳定,全因死亡率,中控,logistic,血糖控制
AB值:
0.2037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