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PK/G6PD活性比值在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诊断中的意义
文献摘要:
目的 评估丙酮酸激酶(PK)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比值在PK缺乏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自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输血科诊断为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的患者共40例,以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在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外周血涂片及PK与G6PD活性比值(ICSH推荐方法)之间的差异,分析各指标与PKD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KD患病组RBC降低、Ret升高、PK/G6PD比值显著降低(P<0.05).PK/G6PD比值与PK活性的Pearson相关系数是0.913,且在评价PKD诊断时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72(95%CI:0.941~1.002).家系杂合子PK/G6PD比值下降程度更甚于非家系杂合子.结论 PK/G6PD比值与PK活性具有同等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网织红细胞增高,依赖输血的患者而言.对于隐性遗传缺陷的PKD,家系分析是确诊的有力佐证.
文献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G6PD比值;网织红细胞;家系杂合子
作者姓名:
胡国霞;李津杞;李津婴;查占山;屠晓华;钱宝华;杨江存
作者机构:
200433 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儿童溶血性贫血研究创新基地;陕西省人民医院输血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胡国霞;李津杞;李津婴;查占山;屠晓华;钱宝华;杨江存-.PK/G6PD活性比值在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2(06):785-790
A类:
ICSH,家系杂合子
B类:
G6PD,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回顾性研究,我院,输血科,PKD,健康体检人群,正常对照,组人,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外周血涂片,推荐方法,RBC,甚于,诊断价值,隐性遗传,遗传缺陷,家系分析,佐证
AB值:
0.180544
相似文献
不明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31例遗传因素分析
黎日保;古霞;吴国豪;邓智荣;康健泉;梁藻;缪涛瀚;瞿柳红;万忠和;卢泳雪;邓锦有;刘冬俊;刘王凯;黄维本;肖昕;郝虎;李思涛-吴川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生儿科,湛江 524500;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广州 510655;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河源 517000;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新生儿科,广州 510800;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佛山 5282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佛山 528010;廉江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湛江 524499;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韶关 512026;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广州 510080;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州 510920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