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蛋白修饰定量质谱法研究两种不同作用模式基因毒化合物对组蛋白H3乙酰化的影响
文献摘要:
建立了细胞中组蛋白H3的9位(H3K9ac)或14位(H3K14ac)赖氨酸乙酰化及其相应原型特征多肽片段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同时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胰酶消化、丙酰化衍生、除盐及肽段富集等前处理后,在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上分离,采用质谱技术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检测.空白细胞样品中组蛋白H3的各特征肽段在1~25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出限(LOD,S/N=3)均为0.1 ng/mL,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及提取回收率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及定量分析准确等优势.将本方法应用于2种典型的不同作用模式的基因毒性化合物(喜树碱和秋水仙碱)对2种人源细胞株即肝癌细胞HepG2和宫颈癌细胞HeLa中组蛋白H3的9位或14位赖氨酸乙酰化修饰影响的研究,测得了组蛋白H3中H3K9ac及H3K14ac修饰含量的变化,探讨了其与不同基因毒性化合物作用模式的关系,为基因毒性化合物的DNA损伤/修复及转录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文献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组蛋白H3;乙酰化;基因毒性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瞿敏敏;陈佳;徐斌;李治;郭磊;徐华;谢剑炜
作者机构: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抗毒药物与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5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瞿敏敏;陈佳;徐斌;李治;郭磊;徐华;谢剑炜-.蛋白修饰定量质谱法研究两种不同作用模式基因毒化合物对组蛋白H3乙酰化的影响)[J].分析化学,2022(06):940-947
A类:
H3K14ac,基因毒性化合物,赖氨酸乙酰化修饰
B类:
蛋白修饰,定量质谱,质谱法,作用模式,毒化,组蛋白,H3K9ac,原型特征,特征多肽,三重四极杆质谱,定量分析方法,胰酶,酶消化,除盐,前处理,ACQUITY,UPLCBEH,C18,色谱柱,质谱技术,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特征肽段,内线,检出限,LOD,精密度,基质效应,取回,方法学,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喜树碱,秋水仙碱,细胞株,肝癌细胞,HepG2,宫颈癌细胞,HeLa
AB值:
0.30096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