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猕猴桃品种果肉色素含量及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期果肉色素含量及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为猕猴桃果肉颜色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红阳''红实2号''海沃德''翠玉''金艳'和'金实1号'6个猕猴桃品种为试材,从花蕾期开始每2 d观测果肉颜色变化规律,选择果实发育的代表性时期采样测试果肉叶绿素、类胡萝 卜素、花青素含量及4个色素代谢关键酶活性,研究色素含量与酶活性相关性.[结果]红肉品种'红阳'和'红实2号'从花蕾期至盛花后10 d左右中果皮均着红色或淡红色,内果皮着淡绿白色,盛花后55 d左右两品种内果皮开始着红色,且随着果实发育,颜色不断加深;绿肉品种'海沃德'整个发育期果肉颜色变化小;黄肉品种'金艳'随着果实发育,果肉颜色由深绿—淡绿—淡黄—黄转变;首次发现绿肉品种'翠玉'和黄肉品种'金实1号'在花蕾期至盛花后3~5 d与红肉品种一样存在中果皮着红色的现象;果实发育后期叶绿素降解和花青素积累是红肉品种着红色的主要因素,而果实发育后期较高的叶绿素/类胡萝 卜素比值(≥6.0)是绿肉品种呈绿色的主因,红肉和黄肉品种整个果实发育期均含有较高类胡萝 卜素,但黄肉品种在果实采收前期更低的叶绿素/类胡萝 卜素比值(2.6~4.4)可能是果肉呈黄色或深黄色的主因;脱镁螯合酶在红肉和黄肉品种色素代谢中作用不明显,叶绿素酶、苯丙氨酸裂解酶和二氢黄酮醇还原酶是不同果肉颜色猕猴桃品种色素代谢途径中调控的关键酶.[结论]猕猴桃果肉呈色差异并不是单一色素含量的多少造成,而与色素间比值和多个酶活性密切相关.
文献关键词:
猕猴桃;果肉颜色;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关键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涂美艳;陈栋;廖明安;李靖;孙淑霞;宋海岩;徐子鸿;刘春阳;江国良
作者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66;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成都 611130;达州市农业农村局果茶站,四川达州 635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涂美艳;陈栋;廖明安;李靖;孙淑霞;宋海岩;徐子鸿;刘春阳;江国良-.不同猕猴桃品种果肉色素含量及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J].西南农业学报,2022(10):2395-2404
A类:
苯丙氨酸裂解酶
B类:
猕猴桃品种,种果,肉色,色素含量,关键酶活性,活性变化,果实发育期,颜色调控,红阳,翠玉,金艳,金实,花蕾,蕾期,果肉颜色变化,花青素含量,色素代谢,活性相,红肉,肉品,中果皮,淡红色,内果皮,淡绿,左右两,两品,种内,绿肉,黄肉,深绿,淡黄,叶绿素降解,花青素积累,主因,果实采收,深黄色,脱镁,螯合,叶绿素酶,黄酮醇,还原酶,代谢途径,呈色,色差,一色,类胡萝卜素
AB值:
0.24151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