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面向运营结束时段可达性的地铁末班车时刻表协调优化
文献摘要:
以提高运营结束时段所有客流需求的可达性为导向,考虑最大发车间隔、最小发车间隔、最晚收车时刻等约束条件,以运营结束时段内OD可达乘客数量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地铁末班车时刻表协调优化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提出基于预设车次的求解方法,大幅度减少原始模型中判断乘车车次的变量,并将其重构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以武汉地铁为验证,结果表明:求解方法能在更短时间内求得优质解,客流数据的间隔时间越短,其求解速度快的优势越明显;对末班车时刻表优化后,运营结束时段内需乘坐末班车乘客的可达数量可提升10%;与仅考虑乘坐末班车出发乘客的既有研究结果相比,考虑运营结束时段整体客流可使更多的乘客抵达目的地;适当延迟线路收车时刻可提高线网可达乘客的比例,但由于客流需求减小,收车时刻延迟对可达比例的提升存在瓶颈.
文献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末班车;时刻表优化;运营结束时段;客流需求;OD可达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温芳;柏赟;张鑫;李宁海;陈垚
作者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政务服务中心(北京市船舶检验所),北京 10016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温芳;柏赟;张鑫;李宁海;陈垚-.面向运营结束时段可达性的地铁末班车时刻表协调优化)[J].中国铁道科学,2022(04):177-185
A类:
运营结束时段,地铁末班车,达乘
B类:
可达性,协调优化,客流需求,发车间隔,最晚,收车,OD,乘客,立地,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车次,求解方法,乘车,车车,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武汉地铁,流数据,间隔时间,越短,时刻表优化,内需,乘坐,抵达,目的地,延迟线,高线,线网,达比,城市轨道交通
AB值:
0.1835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