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近代以来公私德之辨的演变脉络及其思想实质
文献摘要:
中国近代以来公私德之辨的思想脉络,从形式上看,表现为从重视以公私德为视域来研究道德,到反思、反对以至后来主张取消这一诠释框架;从内容上看,显示为从反思传统儒家私德观从而主张建构公德,再从强调公德研究到重返对道德本身的考察.这一思潮表现出从外在性地注重分辨道德的"公"与"私",逐步转向内在性地阐释伦理学的元初观念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在新的层次上重新确认道德主体、价值规范及其二者的耦合关系.这种厘清既符合传统中国哲学对道德"本体"的追寻,也契合现代道德哲学对更广领域内 自由与道德法则、宗教之善与政治之公正以及宗教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之间应有之关系的求索.
文献关键词:
公德;私德;道德;美德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薛期灿;张新国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薛期灿;张新国-.中国近代以来公私德之辨的演变脉络及其思想实质)[J].中国哲学史,2022(04):102-109
A类:
B类:
中国近代,近代以来,公私,私德,思想脉络,从重,以至,家私,公德,重返,外在性,内在性,阐释伦理,伦理学,元初,道德主体,价值规范,耦合关系,传统中国,中国哲学,追寻,现代道德哲学,道德法则,宗教性,性道德,求索,美德
AB值:
0.4426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