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从"群己权界"到"公私德界"——道德哲学原理的自由儒学之思
文献摘要:
当前学界对公德私德问题的论辩聚焦于道德行为的实践,而没有探究道德规范的建构,其实是没有深入到道德哲学原理的层面.因为"道德行为"只是对既有"道德规范"的遵行;而"道德规范"本身何以可能,才是道德哲学要追问的根本问题.对此,孔子"礼有损益"的思想提示我们可以"德有损益"作解:道德规范随着生活方式的时代转换而更新,其更新的依据为"义以为质,礼以行之"的儒家道德哲学原理.基于此,我们才能展开合乎时宜的道德实践.据此反观,公德私德问题本身就是以现代社会公私领域的界分为前提,之所以要界分公私,其实质与"群己权界"问题相对应,这其中也指示着一种与现代生活相匹配的道德模式——"公私德界",而实际地确立"公私德界"的道德模式正是现代道德规范体系建构的核心内容.这作为现代公民道德行为实践的前提和基础,乃是现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
文献关键词:
公德;私德;公私德界;群己权界;道德行为;道德规范
作者姓名:
郭萍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济南250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郭萍-.从"群己权界"到"公私德界"——道德哲学原理的自由儒学之思)[J].文史哲,2022(01):110-116
A类:
公私德界
B类:
群己权界,道德哲学,哲学原理,儒学,公德,论辩,道德行为,实是,遵行,追问,根本问题,孔子,有损,损益,时代转换,家道,开合,合乎,时宜,道德实践,反观,题本,界分,其实质,现代生活,现代道德,道德规范体系,体系建构,代公,乃是,公民道德建设,当务之急
AB值:
0.29020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